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4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41篇
管理学   88篇
民族学   20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34篇
丛书文集   735篇
理论方法论   217篇
综合类   3660篇
社会学   163篇
统计学   4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226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261篇
  2011年   278篇
  2010年   212篇
  2009年   246篇
  2008年   303篇
  2007年   356篇
  2006年   429篇
  2005年   382篇
  2004年   376篇
  2003年   403篇
  2002年   343篇
  2001年   285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81.
试论主体性德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华 《唐都学刊》2004,20(2):145-148
当代学生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趋势 ,传统德育陷入困境 ,在把握德育宏观目标的同时 ,强调主体性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通过主体品德能力的提升、提高认知与辨识能力、提高移情与内化能力、加强学生在德育中的自我教育作用、注重道德践行、培养创新能力等措施 ,突出发挥德育的主体性作用 ,是社会和个体发展的现实需求 ,是德育取得实效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2.
道德的形成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要提高当代大学生德育的有效性,就必须结合并遵循当代大学生主体道德意识发展的特点和德育发展的规律,才能实现这一目标。本文从当代大学生主体德育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出发,对活动道德教育模式的内涵、确立的依据、实施结构等诸方面对该模式进行剖析,致力于提高当代大学生德育的有效性研究。  相似文献   
83.
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治国方略的两个方面 ,它们之间互为基础 ,功能互补 ,相得益彰。因此 ,要充分发挥德治功能。贯彻以德治国方略 ,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 ,加强道德教育和制度建设 ,突出官德建设 ,努力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4.
对联是我国文艺园地的一朵奇葩,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应用价值,它还具有独特的向善功能、教育警策作用,可以启迪和导引人们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很多名联佳句成为千百年来人们口耳相传的道德规范.赏读对联,我们不仅可以体会其语言美、艺术美,也可以体会人情美,受到真善美的教育,对于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5.
文章从立法实践的角度分析了当下中国法治对道德建设的推动作用,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平等权与自由权的规范与保护是社会主义道德文明的体现;二是对社会公平与正义的维护与恢复是道德建设的有力推进;三是对诚信原则的规定与倡导是法治推进道德建设的信念支撑;四是对家庭、邻里伦理道德的维护与弘扬是道德建设的落脚点。从而构成对法治推进道德建设的立法实践问题的比较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86.
学术腐败犹如一股瘟疫一样在科技和学术领域蔓延开来 ,严重地玷污了学术环境 ,腐蚀了学术队伍的肌体 ,误导学子的学业 ,阻碍了学术大师的产生 ,遏制了创新能力的提高 ,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其产生的根源是管理手段单一、体制不健全、道德危机以及社会性诱因。  相似文献   
87.
道德与道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道德含义的剖析 ,指出道德属于关系范畴 ,并从道德起源的角度阐明道德产生的一般条件 ,进而指出我国当前道德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得出道德教育应选择的途径。  相似文献   
88.
隐性课程是一种重要的德育资源 ,它广泛存在于学校校园与课堂环境中 ,并发挥独特的德育影响。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德育影响目标的“宽泛化”、影响内容的“整体化”及影响方式的“生活化”。实践中 ,隐性课程的德育影响不是自发的 ,它是以现代德育理念为先导的自觉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89.
新形势下,高校德育教师应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并坚持终身学习,不断完善道德境界。  相似文献   
90.
荣辱观是人们关于光荣与耻辱的一种道德评价标准。艰苦奋斗是劳动人民固有的优良道德品质,是我党的优良传统,然而由于多种原因,在少数党员、干部中,艰苦奋斗荣辱观被扭曲,他们视艰苦奋斗为耻,以奢侈浪费为荣,使艰苦奋斗淡化,奢侈浪费盛行。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我党、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把被少数人扭曲了的艰苦奋斗荣辱观重新扭转过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