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102篇
社会学   2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董清 《云梦学刊》2013,(4):147-150
在百年发展历程中,中国国家博物馆始终是重要的公共文化中心。与之相关的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摄影,不仅成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国家政治文化生活中地位不断增强的历史见证,更是中华民族自强自立、繁荣复兴的珍贵缩影。同时,新闻事件发生场域的独特性也决定了博物馆新闻摄影的独特意义与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62.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齐齐哈尔历史文化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时代价值和研究价值。对齐齐哈尔丰富、多元、厚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承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而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有很多优势。可以从博物馆功能和优势的发挥角度,探讨齐齐哈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原则及途径。  相似文献   
63.
《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西游记》评点本,针对当前《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研究多集中于其版本、著述权和文艺理论等方面探讨的研究现状,文章主要从接受角度入手分析《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评点的接受特点。小说评点者作为“特殊的接受者”,其接受具有四个特点:(1)多层面的接受视野;(2)积极的劝世、讽世导向;(3)“释厄”之说的时代新视界;(4)独特诙谐的鉴赏方式及风格。其接受可以说是历史见解、时代见解、个人见解的合体。  相似文献   
64.
民国诗话中有大量关于元好问及其作品、诗论和接受现象的记事、评论性文字。它们是研究元氏及其作品的创作、流播和影响的宝贵资料,其中不乏发前人之所未见的观点,是元好问研究领域中尚待开垦的荒地,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其内容主要包括总体认识把握、评论品鉴诗作、发掘诗学理论、探讨历史地位、琐谈杂议编著、考察接受现象和保存有关史料等方面。民国诗话是一笔蕴藉丰厚、价值可观的诗学遗产,其中有关文字从特定侧面反映了本时期人对元好问及其作品的认识和理解。它是元好问接受史上的重要链条,对现今元好问研究亦有相当的启发性意义,不容忽略。  相似文献   
65.
中国民族博物馆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梳理了中国民族博物馆发展的脉络,回顾了民族博物馆的历史发展,分析其现状,指出民族博物馆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应对的措施,期望能对中国民族博物馆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6.
博物馆作为社会文化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发挥更大的社会功能。挖掘博物馆的育人功能,重视其对青少年的教育作用,重视博物馆对整个教育的参考,发挥博物馆在文化产业中的作用,必将增强博物馆的功效,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7.
通过分析现阶段我国博物馆与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疏离现状,从博物馆职能、城市空间、城市发展与文化磁场效应等几个方面,探讨博物馆与城市的辩证关系。提出当前我国的城市建设应该发挥博物馆文化资源的优势,促进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增强市民的归属感和城市认同感。  相似文献   
68.
论湘语保存     
湘语是全国十大汉语方言之一,是湖南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方言。20世纪30年代至今,湘语保存的总体特点可概括如下:1.文字记录是主流;2.湘语音档是点缀;3.视频记录是空白。在湘语老派发音人尚存,湘语形态还比较完整的情况下,尽快着手进行数字化"湘语保存"的工作。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梳理已有湘语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全面、细致、科学的调查,遵循通用的技术规范,用多种技术手段把湘语的实际面貌记录下来,并利用数据库、网站、方言博物馆等方式进行长期有效的保存和展示。  相似文献   
69.
"博物馆与青少年观众",是国际博物馆协会为2006年"国际博物馆日"选定的主题。博物馆要认真看待儿童观众对其教育功能发挥的重要作用,在认识上早已答成共识。然而,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个别博物馆,在初期建设及中后期维护改造过程中,为儿童观众服务变成了依据空洞无物的口号,没有在实际中作出任何改变。本文试通过德国多个博物馆成熟案例,从空间角度探寻能使儿童享受博物馆体验的设计手法,进行一定思考。  相似文献   
70.
秦汉唐锦绣宫博物馆是以中国古代性文物展示为主,以改变中国人"谈性色变"的心理状态,形成健康的性观念为目的而建立的独具唐文化风格的专题性博物馆。通过研究国内外性博物馆展示形式对比,从空间区位的划分、材料与新技术的运用、色彩的运用、光的运用、多媒体的运用等五个方面系统阐述秦汉唐锦绣宫博物馆展示形式对传统的继承与突破,力争做到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