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7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64篇
管理学   22篇
民族学   42篇
人口学   25篇
丛书文集   260篇
理论方法论   113篇
综合类   1448篇
社会学   311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175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213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9 毫秒
991.
The COVID‐19 pandemic saw academic labor rapidly shift into domestic spaces at the same time as households were “locked down.” In this article, we offer an exploration of our own experiences of working from home as women and mothers in the academy. Inspired by feminist approaches to knowledge production and self‐reflection, we each developed a personal reflective narrative guided by three key questions centered on our experiences of working from home pre‐ and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and what this may mean for the future of our work. We then collectively analyzed how our personal stories reflected different dimensions of the experience of working from home, and our fears and hopes for the future. We present three distilled themes from our collective experiences here with the aim of entering a dialog with others seeking to live feminist lives during this time, and beyond.  相似文献   
992.
Through a national online survey with 300 U.S. employees, this study revealed that nonmanagers and women are not satisfied with their organization’s listening efforts. Using the lens of employee-organization relationship theory, problematic issues were identified related to transparency, communication climate, and employee silence. Some of the barriers to effective listening were limited ability to share insights from listening with supervisors and other employees, poor or absent training for collecting and analyzing intelligence that can be gained from listening, and employees who were unwilling to speak up due to perceptions that management was not sincerely interested in what they have to say. Implications for theory and practic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93.
王海燕 《理论界》2014,(6):114-118
《采薇》中颇有争议的"如何理解伯夷、叔齐"这一难点,并不是一个现实伦理问题,而应依据小说的叙事伦理来解答。叙事伦理即各种形式安排透露出的伦理维度。小说通过叙事角度的选择与叙事距离的控制体现出对伯夷、叔齐的伦理同情,而由结构上的人物对位与事件对位及反讽表达的是对自周武王至阿金诸色人物的伦理拒斥。与前期同是"易代"主题的小说相比,《采薇》叙事伦理的复杂化既是现实的投射,也体现了鲁迅对于小说叙事艺术的进一步自觉。  相似文献   
994.
王成军的专著《中西传记诗学研究》一书填补了国内传记文学理论研究的一个空白,即它对中西传记诗学构建方面的诸多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独到的观点和理论视域。专著在理论编中开创性地提出了传记文学的叙事伦理特征,即事实正义论、"坦白"叙事和叙事契约论等观点。在文本阐释编中,他对中西不同传记作品进行阐释、比较,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可以说,该专著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有着很好的启迪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995.
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的《女勇士》是一部少数族裔女性成长小说。在女主人公成长过程中,她必须面对来自种族主义、性别歧视以及社会阶级等方面的多重压力,因而她的成长过程非常艰难。作家通过使用多重叙述视角、后现代复调叙述与拼贴以及将成长与反成长叙事并置等手法,再现了少数族裔女性成长的复杂性,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成长小说这一经典模式。  相似文献   
996.
兰斯顿·休斯在小说《并非没有笑声》中运用了大量的文化和自然意象来建构文学审美的黑人世界,以表现黑人丰富多彩的生活和迥异于白人主流社会的种族特质,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这种多元意象的叙事不仅是小说的叙事内容也是叙事手段,体现了休斯多元文化的创作主导思想。  相似文献   
997.
韩少功的《山南水北》用一种拼贴的结构建构了“八溪峒人”的合理生活;用一种虚构的真实,让读者目睹了情感对异化的治疗功效;以一种充满哲思的叙事,对现代社会单一的生活模式进行了批判和反思,在全球化背景下,为文学发挥其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功能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样本。  相似文献   
998.
何顿长篇小说《湖南骡子》的叙事偏离主流叙事的既有模式,以更人性化的态度看待战争,在战争叙事的意义上实现了对以往“红色叙事”和“英雄叙事”的反叛。作者严格遵循人物性格自身的发展逻辑,以雄浑的笔力展现了20世纪长沙市民近百年的集体性格史和精神史;为凸现这种精神在各个时期的流变历程,作者把审美视点聚焦于一个军人世家的命运沉浮与变迁,使这部小说在叙事上产生了异乎寻常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999.
21世纪中国话剧舞台上的“宏大叙事”仍然以对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的演绎为主,先后出现了多部以纪念革命历史、重温革命记忆、传承革命精神、弘扬革命文化为题旨的舞台精品剧目。剧作者/导演普遍以“情感表达”作为切入革命历史题材的方法与策略,凭借对革命历史的“在场性”叙述与革命英雄的“人性化”塑造,完成了对先前剧目题旨内容趋同现象与排演模式固化问题的突破。这些基于“人文立场”与“微观视角”的创新对今后同类题材话剧的创排提供了以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00.
消费社会中生态问题日益严重,生态影像作为一种强烈反观人类自身生存意识的叙事形式脱颖而出,其介于环境生态与精神生态之间成为一种独特的叙事形式。目前生态文化和消费文化形成一种博弈关系,技术的进步也让生态影像更加逼真易于接受,生态影像亦呈现出消费的被动性,这些都是消费社会背景下生态影像叙事的发展现状。同时生态影像在消费社会中有其独特的传播形态、存在状态以及叙事方式,生态影像成为宣传与保护生态环境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生态影像叙事策略亦成为研究重点。对目前生态影像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生态影像叙事策略主要包括话题叙事的叙事策略和风格叙事的叙事策略两种类型,它们在生态影像叙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