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92篇
社会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麦积山第四窟薄肉塑飞天壁画是佛教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产物。壁画中绘塑结合的方法,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艺术家的聪明与智慧,其非凡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巨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回顾了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历程及代表剧目 ,并从歌剧创作的戏曲化与民族化、中西融合、演唱风格与民族语言、歌剧创作与振兴等几个方面论述了中国民族歌剧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3.
闻一多提出要对中国新诗进行民族化建构。所谓“民族化”,意指对古典文学传统进行现代的转化。闻一多根据中国律诗和西方格律诗的内在契合,进行格律重建,创建了新格律诗理论。本文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三个方面论述了闻一多对新诗格律的民族化建构。  相似文献   
14.
电报业是晚清社会的新生行业。晚清社会引入电报后,清政府按照近代中国的社会条件建设发展电报业。电报业诞生后,形成官方主导的运行机制。在官方的推动下,晚清电报业逐步进入民间社会,开始其社会化进程。随着电报业的发展及其优势的体现,民间社会开始接受、认同,并开展建设民族电报业的讨论与思考。电报业本身的特殊性及其发展的社会需要,决定了晚清电报业国有化的最终归向。在晚清电报业的社会化进程中,官方高度重视、全程参与、顺势引导,这一特殊现象表明了清廷对电报业的民族性“改造”。晚清电报业的国有化过程,亦是电报业民族性改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油画艺术自明代从西方传入中国后,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与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合,逐步形成了鲜明的民族风格,主要表现为:在创作上不仅采用富有中国特色的自然和人文题材,还特别钟情于少数民族题材;在艺术表现形式方面借鉴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特点,具体表现在构图、线条和意境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在过去的30年中,随着大规模西方人文社科著作的译介与研究,大量的人文社科术语进入了我国相关的学术研究领域,深刻地影响了我国学人的话语模式和心智结构。西方人文社科术语的引入,在丰富我国人文社科研究术语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术语建设的一些问题。这其中,术语的翻译策略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相关领域术语建设的学术生态。本文主要结合人文社科术语研究的特殊性来探讨术语翻译策略选择过程中的国际化与民族化问题,旨在对今后我国人文社科术语的规范化建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才能更有效地指导中国的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历史的必然性,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它的成功与否只能由中国的实践来检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其理论基础是已经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经验基础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它的提出顺应了世界发展的主流。科学发展观是一个丰富的思想体系,也是党的执政思想的飞跃,必将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相似文献   
18.
鉴于国内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研究的成就和特色、误解及欠缺,拟以近百年来中西文化大激荡为背景,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为此,应以充分认知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内涵为前提和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根据、文化前提、文化挑战等问题为研究对象和目的,以广泛借鉴、使用文化学、文化哲学、文化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为特色,重视马克思主义民族化过程中所需要的文化支撑,注重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和大众化,真正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置于16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历史进程中去考察,置于近百年来中西文化传播与交流、继承与整合、创新与变迁的发展过程中去理解,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构建过程中去审视。  相似文献   
19.
《兔侠传奇》:民族动画新标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南  王钢  晓欧 《民族学刊》2011,2(5):63-67,95
讲故事一直是中国动画的弱项,解放前万籁鸣学习美国动画;建国初期中国动画学习苏联动画;在红色经典动画之后,我们大量学习日本动画,数量"大跃进"而质量"滥竽充数",反而杀伤了中国动画。《兔侠传奇》巧妙设置悬念、复制类似《宝莲灯》这样的倡导诚信、惩恶扬善的故事模式,并借助名人、明星效应以及民族特色鲜明的场景设置,成为了当前民族动画产业化发展的标杆。  相似文献   
20.
赵树理对文学的理解,其精神是与鲁迅等启蒙文学家相通的.他并非"天生的"大众化作家,但他热爱农民,关注农村,始终为农民而写作,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在现代文学复杂的历史进程中,他使文学写作密切关注变化中的农村和农民生活,体现出一代作家的人格力量和文学良知,也使中国左翼文学的文化追求和价值取向落到了实处.因此,以赵树理创作为中心,分析其"为农民写作"的文学思考,对当下中国作家极具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