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1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5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271篇
社会学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 毫秒
11.
老子的乡里籍贯是苦县厉乡曲仁里,即今河南省鹿邑县的太清宫镇。所谓老子乡里是"涡阳天静宫所在地郑家店",则是新制造的"历史赝址",应"打假"。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文学中曾有一次"洋雅"与"土俗"之战,然而都往往被学界所忽略了.其实,这场"洋雅"与"土俗"之战,关系到中国文学发展的根本方向性问题,我们不能不反思这一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贵州赫章可乐汉代土著墓葬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讨论了土著墓的时代和随葬品的文化内涵。我们认为原报告对可乐土著墓葬时代的判断不够准确,通过统计和比较分析得出其时代应在汉武帝开拓西南夷前后至西汉晚期,少数墓可晚至东汉初期。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不同类型的随葬品因素构成所反映的这时期土著文化与滇文化、巴蜀文化和汉文化之间不同内容和性质的文化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了当地多元文化格局的内涵、特点、变迁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4.
"毕兹卡"是土家语对土家族的自称,"毕兹卡"的具体翻译成汉语是什么意思?最传统的说法是"毕兹卡"是"本地人"的意思。但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考察,土家语"毕兹卡"与汉语"本地人"没有对译关系,也就是说,土家语"毕兹卡"中没有汉语"本地人"对应词来对译。从语言学、民俗学和历史学的角度看"毕兹卡"是"男人哭嫁的民族"的意思。  相似文献   
15.
论文依托公民新闻迅速兴起这一契机,密切关注网络媒体的最新动态,并结合对公民新闻的具体个例的分析,从多个角度讨论新闻博客的主体表达方式的新突破带来的公民新闻的蓬勃发展,并分析公民新闻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及其本质和意义.同时,对公民新闻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公民在不远的未来定会在表达自己的同时实现与世界的交流与沟通.  相似文献   
16.
中华文化与海外华文文学母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外华文文学始终蕴含着中华文化的底蕴,形成了围绕着中华文化核心的几个基本母题。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乡土与故园、祖先与家族、接续传统与文化认同的冲突、兼济与独善的忧患意识都是海外华文文学历久弥新的基本母题。分析与理解这些母题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海外华文文学的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17.
哈代和路遥是中西乡土文学的代表作家,他们同处乡土文化被工业文明侵蚀的社会变迁时期,各自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艺术世界——威塞克斯和陕北黄土地. 然而,由于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两位作家在思想基调上表现出各自的特性. 哈代小说深受古希腊悲剧宿命论的影响,他笔下的农民面对变化无所适从,听凭命运的摆布和捉弄,通常陷入毁灭的结局. 路遥小说中的农民则对儒家思想做出了现代性的诠释,他们在改革浪潮的冲击下,勇于摸索拼搏,不畏坎坷多舛的命运,始终力求掌控自己的人生. 哈代和路遥为生存逆境中的农民描绘出一幅社会全景图,尽管基调不同,但均关切大时代里小人物的命运浮沉,思索探寻了他们的生存状态和价值秩序,映射出当代人在社会转型时期的迷茫和困境.  相似文献   
18.
《潜水鸟》女主人公失语症的由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晔 《北方论丛》2003,(4):98-101
解读加拿大著名女作家玛格特·劳伦斯的小说《潜水鸟》,分析印第安女孩皮格特迷茫、寻觅、无奈、幻灭、死亡的短暂一生及潜水鸟象征意义,从女主人公女性失语状态的角度,探讨在多元文化冲击下,特别是白人主流文化冲击下身处边缘的印第安这一弱势群体、少数族裔的边缘生存状态问题。  相似文献   
19.
英语教学中适度引入本土文化知识的必要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英语是世界较通用的语言.在大时代背景下,强调本国内部文化知识的重要性是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在新时代发挥其应有作用的必经途径,因此也必然是英语教育应该考虑的一块阵地.本文分析了我国语言文化教育的现状,并从跨文化交际、教师与学生三个不同的角度论述了适度的本土文化知识对于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歌如按流行区域来划分,可分为乡土民歌(乡村)与时调小曲(城镇)两大类,二者之间有着极为复杂的渊源关系。但如要从乡土民歌中划分出时调小曲,做出畛域分明的区分界定,又颇为困难。从明清之际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凤阳歌》(乡土民歌)演变为《凤阳花鼓曲》(时调小曲),最后形成《花鼓戏》(戏曲)的生成过程,可以窥见明清之际时调小曲产生的渊源及其发展情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