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3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15篇
管理学   81篇
民族学   25篇
人口学   23篇
丛书文集   247篇
理论方法论   73篇
综合类   1603篇
社会学   40篇
统计学   4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157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161篇
  2004年   155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01.
论审美符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否定主义理论出发,从人类特有的批判与创造相统一的"本体性否定"活动出发,对符号与美的符号的区别,艺术符号与美的符号的区别,美的符号与自然符号的区别,以及审美符号的多样性等问题,进行了自己的阐释.本文认为卡西尔没有清晰阐明符号与美的符号的区别,苏珊@朗格没有清晰阐明艺术符号与美的符号的区别,是造成美学符号学、文艺符号学和文化符号学常常被混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2.
汶川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实践表明,我国重大自然灾害社会援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完善的社会捐赠机制、社会组织的发展遭遇制度和资源等多重制约,志愿者权益缺乏保护,专业技能不足等。针对这些不足,探讨社会援助的慈善机制、激励机制、协同机制的构建路径,以期完善重大自然灾害社会援助机制,促进社会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3.
庄子哲学中“道”既存于本体世界又存于经验世界,这造成了“道”在两个世界的“割裂”,从而相应地分成“道之真”和“道之气”两个方面,进而,这种“割裂”被带入其人性论中,造成人性的“割裂”,则其人性相应地分成“人性之真”和“人性之气”,这两方面相互制约和斗争,构成了人性的内在矛盾。庄子在《渔父》中提出“法天贵真”思想,分别从本体层和经验层来解决此人性矛盾,从而既使“人性之真”和“人性之气”形成了良性互动的人性论图式,又使得生活在经验世界的个体人超越为体道真人。最终,在人性和人生两方面实现了由人向“道”的回归,也使庄子哲学得以完整。  相似文献   
104.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所提出的“境界说”以及以此为基础理论阐发的批评实践中归纳的重要理论 ,其实都围绕着一个评论基点核心 ,并以此为贯穿《人间词话》文学批评的精神 ,这就是真切与自然  相似文献   
105.
酒的起源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来研究酒的起源,多以人工酿酒起源为源头。本文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人工酿造的酒是流不是源。本文从地球上开始出现酒精分子、酵母菌等真菌、谷物和水果等成酒要素为线索,探讨了地球上自然形成的酒、猿酒、人工酿造的酒的源流关系,得出了酒起源于自然形成的酒,人工酿造的酒是在长期接触自然形成的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6.
107.
防灾减灾建设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21世纪的主题.防灾减灾建设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缩小东部与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分析了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自然因素,论述了防灾减灾建设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以确保实现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08.
本文从生态环境及其危机意识入手,论证了生态经济观认知逻辑的起点,阐述了资源忧患的经济本质及其为生态经济观赋予的科学使命。文章指出,生态经济观的形成有望摆脱传统经济观念的窠臼,从而构建出谋求生态、经济、社会的全面均衡、持续发展的理念。  相似文献   
109.
对西部地区对外贸易的现状进行比较分析,意在探讨西部地区对外贸易落后的原因、西部地区的资源禀赋状况,从而对西部地区的对外贸易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由此提出促进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0.
孟庆仁 《齐鲁学刊》2008,4(2):58-64
人的发展道路问题,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多年来,我国哲学界都没有阐述过、甚至没有提出过这个问题。人的发展道路问题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研究人的发展道路是唯物史观的题中应有之义,现实的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既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又是社会发展的目的。人的发展即人的本性的形成和发展。人的发展道路分为宏观道路和微观道路。概括的说,其宏观道路表现为人的形成-异化-复归的过程,人的形成、异化和复归,是人的发展的几个阶段;其微观道路即个人身上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辩证发展过程,这是人的发展道路更加深层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