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8篇
社会学   6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萧绎宫体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伟 《兰州学刊》2005,(4):259-262
关于萧绎宫体诗研究主要观点有两种:一是认为其诗歌追求辞藻华丽、语言洗练、音节婉转流畅、感情细腻丰富,肯定他在诗歌格律化进程中的积极作用;二是认为其诗歌缺乏深刻的思想内涵,是吟风弄月、缺少审美价值的艳诗.本文汲取并扬弃今人研究成果,在对其宫体诗题材分类的基础上,从文本解读入手,分别论述了其宫体诗"流连哀思"的情感特征、"纤秾绮丽"的语言以及内敛中和的风格,并从主体审美观念与时代审美风尚等方面具体地分析其成因.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东西方古典美学核心观念的两种不同美学形态,"和谐"与"中和"美论之间既存在相通之处,也有着明显的差异.相通之处体现着人类初民共同关心的问题;不同之处则见出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各自独具的特征.这些特征在东西方各自的文化发展历程中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延续和深化,从中可以看出二者世界观和思维方式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13.
徐长福 《河北学刊》2007,27(4):24-32
针对先前哲学在直观问题上的种种弊端,本文将人的意识世界另行划分为自然直观和符号指谓。自然直观是通过感官对对象的直接"意识到",与符号无涉。这是一种自然的意识形式,其机能是自然赋予的,它保证了人同周遭世界即时感应的互动性协调。符号指谓是通过人所发明的符号之间的连接去指谓对象所实现的间接"意识到",它是人工的意识形式,是人创造属人生活之所需。符号指谓包括概念思维,哲学是概念思维的最抽象形式。通过异质性理论的哲学分析可以发现,自然直观包含了大量异质性。异质性就是种类间的不可通约性。自然直观的神奇之处在于,它能将哲学所分析到的异质性因素整合得天衣无缝。相比之下,包括哲学在内的概念解释则必须接受逻辑约束,只能操作同质性。因此,自然直观既无须哲学为自己奠基,也不可能充当任何特定哲学理论的基础;哲学的本分在于解决符号世界,特别是概念领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传统文化及其孕育的民族精神是真正地把一个民族凝聚在一起,并赖以生存繁衍、世代延续的根。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干部分的中原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内容,其中的思想文化精华仍具有不容忽视的现时代价值。传统的“持中”、“尚和”、“宽厚”思想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重要思想基础;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现代复兴而奋发进取提供动力之源;有关义利关系思想为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提供重要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5.
中菜的命名十分复杂。在中菜命名的体系中,大多数菜名构成原料、方法、属性等的多元组合。个别菜名只注重菜名的形式美感,忽略了菜名的语义指代。而确切地运用比喻,将菜名的语义指代和形式美感结合起来,是体现汉民族文化中和之美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diachronically explores the transfer patterns of the time-domain orientation of Chinese temporal words and finds that the time-referring transfer of Chinese temporal words is mainly based on the single transfer patterns and supplemented by the compound ones, with the single continuous transfer patterns as the mainstream and the past-oriented transfer preference. And the direct cognitive mechanism of Chinese time-referring transfer is upgrading, degrading and neutralization, in which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upgrading determines the preference to the past-oriented transfer of Chinese temporal words, and the essential motivation derives from the past orientation of Chinese thinking  相似文献   
17.
常芳芳 《阴山学刊》2005,18(1):18-23
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和"中和之美"的艺术批评标准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以冲突为本质特征的戏剧长期受到压抑,直到元代才出现戏剧大繁荣。小农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传统思维方式,也是制约戏剧发展的重要原因。元统治者对文学艺术客观上的放任态度为元杂剧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元代大都市的建立和商品经济的畸形发展是元杂剧兴盛的土壤;元代知识阶层思想意识转变,造就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批专业作家群,有力地推动了元杂剧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儒家"中和"境界的特点出发,对先秦儒家达致"中和"境界的总体方法进行了分析概括,将其归纳为两点即"执两用中"与"时中"。"执两用中"的特点是处理问题时从整体着眼,把握住相互对待的方面,找到事情发展变化的中正之点,不极端、不偏执;"时中"的特点是从动态处着眼,根据不断变化的客观情况灵活权变,不拘泥、不教条。这两种方法内化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塑造着中华民族的性格,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从西方哲学演进的视角看,马克思实现的哲学革命,本质上是一场思维方式的革命。它反对传统哲学主客、物我的分立,而主张统一。它实现了西方哲学思维方式从"二元对立式"思维向"二元统一式"思维的跃迁,从而开启了西方现当代哲学。这与中国传统的中和思维是相通的。因此,比较鉴别二者的区别与联系,我们一定能够建构出当代中国的新理论,即中和理论。  相似文献   
20.
谢树放 《河北学刊》2005,25(5):68-73
儒家中和思想是真善美的统一,集中体现了儒家的世界观、矛盾观,体现了其现实的社会政治和伦理观,体现了儒家的最高哲学智慧及其人生与社会理想境界.弘扬儒家中和思想精华,对于促进人自身、人与人、人与国家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都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