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05篇
  免费   1345篇
  国内免费   287篇
管理学   776篇
劳动科学   10篇
民族学   593篇
人才学   7篇
人口学   560篇
丛书文集   4151篇
理论方法论   1394篇
综合类   25112篇
社会学   1752篇
统计学   282篇
  2024年   80篇
  2023年   239篇
  2022年   333篇
  2021年   414篇
  2020年   508篇
  2019年   449篇
  2018年   412篇
  2017年   479篇
  2016年   643篇
  2015年   826篇
  2014年   1655篇
  2013年   1771篇
  2012年   1867篇
  2011年   2265篇
  2010年   1960篇
  2009年   2151篇
  2008年   2123篇
  2007年   2479篇
  2006年   2583篇
  2005年   2411篇
  2004年   2208篇
  2003年   2143篇
  2002年   1737篇
  2001年   1530篇
  2000年   791篇
  1999年   220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91.
试论民族社区文化旅游开发的若干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进行民族社区的文化旅游开发时,应该坚持以民族社区居民为本的宗旨,以实现民族社区的人口、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为此,在进行民族社区文化旅游开发时,必须坚持社区文化建设原则,居民参与原则,普遍受益原则,以及伦理原则.这四项原则既直接关系到民族社区文化旅游开发能否持续进行,也关系到民族社区文化旅游开发能否最终促进民族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2.
边远民族地区应本着科学发展观,努力发展本地区的民族特色工业。边远民族地区发展工业经济应遵循以资源市场为导向、延长产业链,发展特色产业等,正确处理好工业经济与社会发展、三次产业之间以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3.
生态环境与云南藏族的文化适应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郭家骥 《民族研究》2003,12(1):48-57
本文在对云南藏族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 ,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自然资源管理机制和婚姻家庭模式等方面 ,阐述了云南藏族对其所处生态环境的文化适应。文章认为 ,文化是一个民族对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性体系。文化与自然的互动或文化对自然的适应可被称为生态文化 ,生态文化是一个民族对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环境的适应性体系 ,它包括民族文化体系中所有与自然环境发生互动关系的内容 ,主要是这个民族的宇宙观、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为适应迪庆高原特殊的生态环境 ,云南藏族早在历史上就通过文化调适 ,形成了一整套与自然环境良性互动的生态文化体系。面向未来 ,云南藏族生态文化中符合时代要求的内容必将得到复兴 ,其中的古老智慧必将与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全球化市场体系相结合 ,成为推动云南藏族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4.
考察 14世纪以后的苏非派 ,不应忽视额什丁家族的重要作用。这一家族并不是中亚显赫的家族 ,但在特定时期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并且其家族首领扮演了较为特别的角色。同时 ,他们和上层统治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似乎是一种历史的偶然性或者是巧合 ,但仔细探究当时的历史背景 ,不难看出宗教和政治自身需要的内在互动以及或明或暗的结合 ,完成了家族的双重“使命” ,也为一个王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995.
本文论述了新时期广东民族地区的经济现状与发展问题。认为现在是广东民族地区取得突破性发展的最好时机。  相似文献   
996.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民族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本文主要论述了关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理论、关于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民族工作理论、关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事业发展理论等方面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97.
牧民定居及其牧民未来发展——以雀尔沟镇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新疆呼图壁县雀尔沟镇哈萨克族牧区为例,通过田野调查分析目前该地区牧民定居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就定居牧民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己见,本文认为当地政府制定地区发展计划时需倡导参与式发展、让当地居民受益的理念,并探讨了生态环境保护、水利资金投入和限制当地牲畜数量对于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8.
ABSTRACT

Drawing on multiple data sources, including key informant interviews,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and archival study, this paper provides an analysis of the civil society’s role in foregrounding the agenda of women migrants in migration and development (M&D) fora, and reflects on its role in realising the U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Yet, the dominant narrative within the state-led Global Forum on Migration and Development (GFMD) tends to be a gender-blind migration for development approach, which emphasises national-level economic growth at the centre of migration processes, while negating the subjectivities of women migrants and neglecting their contributions to the global economy; this approach diverts attention to a narrow focus on macro-economic development through forms of financial remittances. Based on an examination of the GFMD as a site for gender mainstreaming M&D, we reflect on lessons learned as we look forward to achieving the SDGs. We argue that while the SDGs include some significant provisions for women in migration, only critical civil society advocacy and activism networked within grassroots organisations can address the structural changes necessary (such as a re-articulation of the care economy to value economic contributions of women’s reproductive work) to transform and improve the lived realities of women in migration and realise the SDGs in a manner that fosters their empowerment.  相似文献   
999.
西部大开发在一定意义上讲是民族地区的大开发,不仅要靠政策的支持,而且要靠法律。西部大开发需要法律保障和推进,营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增强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1000.
“清真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产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本文是从狭义上提出这一概念,也就是回族“清真文化”,体现了回族文化内在特质。我们认为发现和挖掘回族“清真文化”,是全球化背景下回族文化发展所应具有的一种“自知之明”。当代回族“清真文化”的“美人之美”对于回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