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94篇
  免费   664篇
  国内免费   205篇
管理学   685篇
劳动科学   13篇
民族学   191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246篇
丛书文集   1898篇
理论方法论   691篇
综合类   11010篇
社会学   873篇
统计学   153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35篇
  2022年   182篇
  2021年   210篇
  2020年   280篇
  2019年   274篇
  2018年   261篇
  2017年   272篇
  2016年   367篇
  2015年   425篇
  2014年   861篇
  2013年   883篇
  2012年   913篇
  2011年   1034篇
  2010年   861篇
  2009年   803篇
  2008年   942篇
  2007年   1176篇
  2006年   1107篇
  2005年   898篇
  2004年   831篇
  2003年   858篇
  2002年   704篇
  2001年   705篇
  2000年   427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Perceptions of infectious diseases are important predictors of whether people engage in disease‐specific preventive behaviors. Having accurate beliefs about a given infectious disease has been found to be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engaging in appropriate preventive behaviors during an infectious disease outbreak, while endorsing conspiracy beliefs can inhibit preventive behaviors. Despite their seemingly opposing natures, knowledge and conspiracy beliefs may share some of the same psychological motivations, including a relationship with perceived risk and self‐efficacy (i.e., control). The 2015–2016 Zika epidemic provided an opportunity to explore this. The current research provides some exploratory tests of this topic derived from two studies with similar measures, but different primary outcomes: one study that included knowledge of Zika as a key outcome and one that included conspiracy beliefs about Zika as a key outcome. Both studies involved cross‐sectional data collections that occurred during the same two periods of the Zika outbreak: one data collection prior to the first cases of local Zika transmiss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March–May 2016) and one just after the first cases of local transmission (July–August). Using ordinal logistic and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es of data from two time points in both studies, the authors show an increase in relationship strength between greater perceived risk and self‐efficacy with both increased knowledge and increased conspiracy beliefs after local Zika transmiss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Although these results highlight that similar psychological motivations may lead to Zika knowledge and conspiracy beliefs, there was a divergence in demographic association.  相似文献   
12.
科技企业是实现科技创新的驱动者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研究开发的重要参与者,科学评价科技企业创新能力有助于企业自身不断发展壮大。在分析国内外新区科技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研发投入、研发基础、研发效益和现代科技四个角度,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科技企业创新能力评价系统,并通过实证分析说明评价系统的可靠性;根据评价系统测算出现阶段雄安新区科技企业创新能力,通过与成熟新区科技企业的比较,发现其短板和不足,力图为决策者科学合理评价、管理科技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知识流动为研究视角,将集群创新过程中的知识溢出、吸收能力内生化,构建包含三种创新模式下的产业集群演化模型,重点分析集群知识分布和知识衰减程度与集群创新模式的内在机制及其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并进行仿真实验。研究表明:不同知识分布下,混合创新模式的创新产出表现最好,外部吸收创新模式与内部自主创新模式呈现出不同的创新产出演化路径;在外部吸收创新和混合创新模式下,均匀分布型产业集群的创新产出表现最好,集中分布型表现次之,异质分布型表现最差,而在内部自主创新模式下,集中分布型则表现最好;不同创新模式对知识衰减的敏感程度呈现阶段性差异特征。这些结论对产业集群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好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Open innovation and absorptive capacity are two concepts based on the idea that companies can leverage the knowledge generated externally to improve their innovation performance.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se the joint effect of open innovation and absorptive capacity on a firm's radical innovation. Open innovation is expressed in terms of external search breadth and depth strategies and absorptive capacity is described by distinguishing between potential and realized absorptive capacity. In order to test our hypotheses, we carried out empirical research in firms operating in high-technology industri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ternal routines and processes for absorbing external knowledge help explain radical innovation as they show a significant effect of potential and realized absorptive capacity. Also, there is a moderating effect of absorptive capacity on open innovation. Specifically, potential absorptive capacity exert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ternal search breadth and depth and radical innovation. Realized absorptive capacity moderates the influence of external search breadth. These findings confirm the complementary nature of absorptive capacity and open innovation search strategies on radical innovation.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17年中国城市化与新移民调查”随机调查数据,通过已有文献构建新媒体影响力和雾霾风险感知指标,采用中介效应模型验证并探索新媒体影响力对雾霾风险感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提高新媒体影响力,能有效降低雾霾风险感知,而政府环保评价起着显著的中介效应的作用;并且新媒体影响力可划分为官方媒体影响力和非官方媒体影响力;官方媒体影响力不仅直接影响雾霾风险感知,而且通过政府环保评价间接对其产生影响;而非官方媒体影响力仅通过政府环保评价对雾霾风险感知产生间接影响。因此,媒体融合时代下,提升公众对官方媒体使用频率,拓宽官方媒体信息发布喋道,完善公开透明的信任机制,同时加强对非官方媒体的信息监督和信息反馈机制,完善政府风险沟通机制,对现阶段中国环境风险的源头治理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功能和城市文明向农村地区的扩散已成为一种必然。对于传统农业地区,城镇化的关键在于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对城镇化的路径和推进机制做出切合实际的选择。在这方面,山东省平阴县孝直镇借助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农业现代化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模式为研究分析此类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案例。  相似文献   
17.
语境对交际双方的语言运用起制约和解释两种作用。说话人要选择适合语境的语言表达形式 ;听话人则借助语境弥补对话中省略的推理过程 ,或在有歧义的情况下选择词义。背景知识的多寡和相关性的高低是影响语境的重要因素。语境伴随语篇和交际而产生 ,并随着交际的推进层层展开 ,因而语境是动态的。交际者可以借助已有语境理解语篇 ,也可以主动地利用各种手段创造有利于交际的语境。  相似文献   
18.
新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 ,培养深厚的角色情感 ,锻炼角色耐受挫折的能力 ,养成角色的文明行为习惯 ,加强角色的反思和更新 ,以促进角色的成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经贸英语对我国的经济和对外贸易业务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中国加入WTO后和在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同世界各国的外贸业务更加频繁,国际贸易业务知识已渗入日常的商务活动之中,外贸活动对英语能力的要求必将刺激经贸荚语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外贸函电中电子商务的普遍应用,商务活动中的信息高速公路,电脑购物、电子货币和智能卡等,使得经贸英语出现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优势。本文对这些特点和优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私营企业女工权益保护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私营企业中 ,普遍存在着职工合法权益难以保障的问题,尤其是女工权益受侵害的问题更为普遍,也更 为突出。女工权益受侵害的原因,既有社会大环境方面的,也有企业主方面的,还有女工个 人方面的。制定专门的《私营企业法》,明确劳动契约原则,加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 职能,加大新闻机构宣传与监督力度等,是有效保护女工合法权益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