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09篇
  免费   487篇
  国内免费   213篇
管理学   289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123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129篇
丛书文集   1859篇
理论方法论   400篇
综合类   10690篇
社会学   282篇
统计学   127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172篇
  2020年   210篇
  2019年   170篇
  2018年   170篇
  2017年   172篇
  2016年   278篇
  2015年   362篇
  2014年   816篇
  2013年   634篇
  2012年   928篇
  2011年   1094篇
  2010年   858篇
  2009年   803篇
  2008年   903篇
  2007年   1144篇
  2006年   1034篇
  2005年   821篇
  2004年   761篇
  2003年   760篇
  2002年   562篇
  2001年   506篇
  2000年   251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01.
政治课教学“激疑·讨论”模式,不同于传统的讲授法单向信息传递与谈话法一对一信息交流的模式,而是由教师主动设置疑问(激疑),以引起学生兴趣并质疑,然后通过师生间的互动讨论(释疑),最后求得共识与真知(无疑),从而培养学生的求知能力与主体意识,并进行思想政治上的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102.
高校院(系)级研究生德育模式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尤其是德育状况日显重要。加强高校研究生的德育工作 ,院 (系 )一级的功能和作用尤为突出。本文探讨在新形势下高校院 (系 )一级研究生的德育教育模式 ,提出相关的功能、要素和具体操作办法。  相似文献   
103.
分析了新公共管理的形成背景与动因、主要内容、产生的影响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4.
探讨了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发展过程中 ,国际霸权主义集权体制的弱化和消解中的价值冲突问题 ,以及在重建社会政治权力机构的过程中 ,国家集权体制弱化和相应的新型民主制建立中的价值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105.
黄庐隐作为“五四”新文学的创始人之一和塑造悲剧女性群体形象的代表 ,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大大的一笔。本文较具体地论述并指出庐隐小说集中反映了当时的一代知识女性在追求个性解放和个体人生价值的过程中 ,徘徊于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苦闷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06.
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关系既是经典的理论议题,又是紧迫重大的现实政策问题.本文从生态运动入手,系统介绍作为生态运动理论基础的绿色福利主义,并以生态健康科学为基本理论视角,简要探讨新型现代公共卫生政策框架及其革命性的现实、理论与政策涵义.  相似文献   
107.
文章从老子独特的认知方式角度 ,对老子的核心概念“道”、“德”作了新的解释。老子认为“道”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体 ,这种存在物与人们能感知到的天地间的万物的存在方式及属性恰好相反 ;“德”是“道”的存在方式及属性在天地万物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8.
伽达默尔对海德格尔的艺术真理学说进行解释学的重构 ,通过审美意识批判提出理解的真理 ,并以之作为艺术理论的立足点。伽达默尔指出 :康德的审美趣味、席勒的审美王国、哈曼的审美感知、尧斯的审美经验将纯粹的审美意识作为艺术理论的立足点 ,否弃艺术作为理解的认识的真理功能 ,显示了美学对于艺术理论的局限性。伽达默尔的这一批判结果对我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和发展极具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9.
胡适在思想理论、语言文学的教育工具和教育制度建设等宏观方面 ,对中国新教育具有重大影响和重要贡献 ,其对于中国新教育的贡献 ,在中国现代史上几乎很难有人能够企及  相似文献   
110.
积极向上的淑世精神是人心的法则 ,是历史的蕲向 ;规律、信仰、仁爱、美丽 ,从来都是文学创作的终极关怀 ,也是文学史对具体作家、作品扬弃的标准。那些催人奋进、发人思考、形质兼美的作品 ,无疑是文学史上最有价值的作品。咏物词的创新也应该自觉贴近时代和历史的要求 ,以积极的淑世精神作为开掘题材内涵和抒情言志的核心。清初咏物名家曹贞吉和朱彝尊的创作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