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4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25篇
管理学   19篇
民族学   36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473篇
理论方法论   83篇
综合类   2523篇
社会学   78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78篇
  2011年   238篇
  2010年   205篇
  2009年   174篇
  2008年   223篇
  2007年   256篇
  2006年   291篇
  2005年   272篇
  2004年   230篇
  2003年   221篇
  2002年   200篇
  2001年   157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1.
"琅歼比"又称"还山鸡节",是川西南尔苏藏族时本族一个重要传统节日名称的汉语音译.该节日定期举行于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一,主题是敬奉山神以及历代先祖.本文以甘洛县新民村尔苏藏族的"琅矸比"为例.通过民族学田野实地考察与访谈并结合相关文献记载,指出该习俗系尔苏藏族远古时期万物有灵的多神崇拜的文化遗存,认为"琅玕比"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  相似文献   
92.
根据Fillmore的格语法和框架语义学理论以及Goldberg的构式语法理论,动词意义和构式意义都有语境因素的参与。Goldberg认为构式意义相对于动词意义有一定强制作用。本文支持另一种看法,认为动词意义本身包含着丰富的语境因素,构式突显了包括语境因素在内的动词意义的某些方面,形成不同的论元结构。因此,论元结构的产生跟语境因素的作用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93.
象征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它通过象征符号来表达文化意义,对于人类文化具有特殊价值和重要作用.象征不可能在孤立的条件下得到理解,只有结合它的相关文化背景,才能正确理解象征的主题.本文从思维活动、意义阐祥和时空条件等情境因素切入,简要分析了它们与象征的意义维度之间内在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94.
神话是一个可以被重复演绎的隐喻世界。嫦娥奔月是内涵丰富的远古神话之一,几后世文人把"嫦娥"作为寂寞之思的美丽载体和诗意生存的极致象征,亦在她身上肇启出关于现实生存和女性情感的思考与批评。  相似文献   
95.
《亚细亚日报》通常被认为是袁世凯的御用报纸,通过对大量早期北京《亚细亚日报》原始材料的分析,提出了一些与已有观点存在差异的研究点。通过原始史料的论证,首次确定了该报的准确创刊时间为1912年3月10日。进一步研究了该报创刊宗旨的嬗变,从该报版面内容的分析总结了其在新闻业务上的特点。通过对早期北京《亚细亚日报》的考察,期望可以从多角度认识这份报纸及袁世凯的舆论策略。  相似文献   
96.
标记理论强调无标记性和有标记性,由布拉格语言学派特鲁别茨柯依提出,最初用于音位学和形态学研究领域中。之后,在语法、语义等研究领域中,借鉴了标记理论,对语言机制更深入地加以解释,标记理论也得以进一步完善。语义的基础性研究应从词素着手。词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词素义研究中引入标记理论,可以对词素义进一步解读。  相似文献   
97.
止斋诗初论     
止斋诗在诗思上具有郁勃不平的的政治情感取向,但同时又能融苍浑于平实,归怨艾于雅正,体现出情兼怨雅的趋尚;在诗艺上则有意求雅、求工与求新,体现出醇雅工巧的创作追求。作为"学人之诗",止斋诗具有不可忽视的多重诗学意义,它既折射了南宋永嘉学派的历史演进,同时又在诗歌的抒情性与工巧性追求上对包括"永嘉四灵"在内的"风人之诗"产生了实质性影响,从而真正前驱性地参与了南宋后期唐韵复归,"宋调"式微的诗史进程。  相似文献   
98.
99.
问题 ,不失为一种有效至少是可行的办法 ,这与化验报告作为医生诊断疾病的参考或依据同属一理。举两个例子。例子一 :据笔者研究 ,《红楼梦》前 80回的语言有不少江淮方言 (下江官话 )的成份 (见《〈红楼梦〉语言的地方色彩》 ,载《红楼梦学刊》1 984年第 2辑 ) ,表明曹雪芹谙熟扬州、南京方言 ;而红学界对雍正六年 ( 1 72 8年 )曹家举家北返时曹雪芹的年龄有两种说法 ,一为 5岁 ,一为1 3岁 ,对《红楼梦》中方言的研究则支持后一说法。———如果孩提时代就离开一个地方 ,该地方言的影响就不可能有那么大了。又 ,后 40回和前80回运用方言情…  相似文献   
100.
美与审美的评价论和语用学阐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美是什么?审美是什么活动?迄今为止,众说纷纭.事实上,作为一种公共经验,"美在主观上表现为情感"与"审美是以情感体验的方式进行的评价活动",应是以科学的方法从事实美学研究的两块坚固的基石.美的本质有三个层面:其一,在存在层面上,美是价值.确切地说,美的客观基础或所对应的客观存在是价值.其二,在意识层面上,美是情感也即情性的价值意识.作为倾向性神经兴奋体验的情感是美本身的存在方式即美的本体.其三,在符号层面上,"美"是指称起评价作用(因而对象化了)的情感的语言符号.而审美则是以情感的对象化方式进行的评价活动,简而言之:审美是情性评价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