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5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91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392篇
社会学   18篇
统计学   1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1930年代,哥伦比亚大学卢埃林认识到,工业革命使工业产品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载体,需要新的合同法规则以适应新的经济.其结果就是美国<统一商法典>第2编的制定,该法的核心是"货物买卖".1990年代,信息革命的产生及深入发展,使信息和信息服务成为经济的核心,美国<统一计算机信息交易法>应运而生.该法的核心是"计算机信息许可".尽管存在对该法的诸多批评,该法仍具革命意义,并已在美国马里兰州和弗吉尼亚州实施近十年.我国应尽快建立以信息为标的交易法律制度,对信息进行明确的界定,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大众市场许可、信息担保、电子自助等制度.  相似文献   
42.
The main motivation of this article is to illustrate dynamic network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N-DEA) in commercial banking with emphasis on testing robustness. To this end, sixteen foreign banks in China are benchmarked against thirty-two domestic banks for the post-2007 period that follows major reforms. When network and dynamic dimensions are brought together, a mor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period 2008–2010 is enabled where divisional and between-period interactions are reflected in efficiency estimates. Weighted, variable returns-to-scale, non-oriented dynamic network slacks-based measure is used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intermediation approach to bank behavior. A bank network (i.e., a decision-making unit, DMU) is conceptualized as comprised of two divisions or sub-DMUs, namely, interest-bearing operations and non-interest operations linked by number of referrals. Undesirable outputs from sub-DMUs 1 and 2 (non-performing loans, and proportion of fruitless referrals, respectively) are treated as carry-overs that impact the efficiency of the following periods. Under robustness testing, the illustrative application discusses discrimination by efficiency estimates, dimensionality of the performance model, stability of estimates through re-sampling (leave-one-out method), and sensitivity of results to divisional weights and returns-to-scale assumptions. The results based on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are illustrative in nature because of simulated data used on two of the variables.  相似文献   
43.
本文通过对浙江龙威实业有限公司家庭风波这一案例的背景介绍及其原因分析,得出由于私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还深受外部制度环境的制约,而制度环境是家族企业本身无能为力的,这就需要国家从外部为家族企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的结论.  相似文献   
44.
新农村建设是全社会的共同使命.民营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无论是在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上,还是在农村开发性扶贫上都有比较优势."民企帮村"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目前从发达地区的实践看,"民企帮村" 创造出了各具特色又扎实有效的模式."民企帮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形式和途径,涉及的层面比较多,需要政府、企业、商会等多方面的支持和配合.  相似文献   
45.
在国有企业劳动关系转型过程中,劳动者的地位、所拥有的资源以及自由流动的空间,与管理者相比较,存在较大反差。在劳动关系合作与冲突所必须凭借的权力与资源利用上,劳动者阶层处于弱势地位,其行动包含自尊与忍耐的双重矛盾。国有企业劳动关系格局中的劳动者阶层具有深刻的双重性。在貌似矛盾与具有浓厚意识形态色彩的“主人翁”与“劳动者”之间,存在许多理解误区。面对国有企业内部阶层分化与社会阶层定型化的客观现实,国有企业的劳动者个体有着自己独特的主观感受。国有企业改制中产权先行、劳权虚置的改革逻辑引发了劳动关系中的结构性问题。劳动者作为个体面对这些结构性问题时有心态异化之虞。欲实现国有企业劳动关系格局中产权与劳权的和谐共生,政府需要对国有企业产权运行做出创造性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46.
从法律文化的角度出发,比较分析了法律文化对中西商业及商法发展的不同影响,从商主体的法律地位、商业法律的形成以及封建经济对商业发展的影响等方面揭示了商业及商法发展与法律文化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47.
论国有企业的有效激励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是建立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私有企业的激励机制比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有效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所有制的性质不同,而在于国有企业运行机制没有完全市场化。实现完全市场化的主要途径就是国有民营化。在国有民营化这个平台上,国有企业的有效激励机制包括报酬分配激励、条件分配激励、等级与流动激励。双向互动的激励模型是国有企业未来的有效激励机制模型。  相似文献   
48.
梁鸿 《阴山学刊》2006,19(1):55-58
在《茶叶之路--欧亚商路兴衰三百年》中,邓九刚先生纵向跨越几百年的历史,从纯粹商业发展的角度描述分析历史的发展和成因,展示了封建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的基本特点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文章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可读性,同时又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诗情、诗性是本书最为突出的艺术特点.全书真正和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他用一种宏大的历史主义观点来思索这段历史的意义,由此引申出对整个民族的文化思考和经济学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49.
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企业合约不可能是完全的,因此,将无法完全的部分称之为剩余,而与剩余有关的一些权力,称之为剩余权。假定剩余权分为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是针对不确定性产生的利润而言的,而剩余控制权是企业的一些生死攸关的决策,并将这两种权力统称为剩余权。既然剩余权力面临着配置问题,那么在理论上可能存在最优。我们通过对一元产权企业、二元产权结构企业与多元产权结构企业的分析得出企业剩余权的配置可能存在最优解,即当所有要素对应的剩余权力变化至要素的剩余权边际贡献相等时,企业的剩余权配置达到最优,而要素剩余权力边际贡献的改变则要依赖于要素的相对重要性,从而形成了由要素相对重要性为起点的均衡剩余权配置的关系,而由此得出的结论对国有企业改革可能会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意义。  相似文献   
50.
本文从公开媒体报道中搜集到的国内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损失事件,分别从损失事件类型、四大专业银行等方面,对操作风险损失事件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