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17篇
民族学   5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168篇
理论方法论   57篇
综合类   825篇
社会学   32篇
统计学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在低龄化写作形成声势与浪潮的今天,回避显然是不智的。从以读者为中心的创作理念这样一个角度去看低龄化写作,我们会对低龄化写作有一个全新的视野。低龄化写作之所以产生巨大声势,就在于我们过去的文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忽略了少年成长的心理历程。而低龄化写作对青春的忧伤、疼痛与诗情的表达,弥补了这一空白。至于他们的未来与他们所创造的文学的成熟,我们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  相似文献   
72.
意境论现代转化的历史是消解中国化的历史,它开启了以西方思想质料与话语规则创建诗学的现代之路。但是这条中国现代诗学之路未能完成,甚至迷失了方向。创建中国现代诗学需要重新回到现代问题,需要重启汉语诗学。  相似文献   
73.
爱默生的散文贯穿着一条清晰的主线:反对权威、束缚,追求独立、自由.然而,由于他的散文风格表现出以下一些基本特征:语言缺乏连贯性,充满似是而非和否定的句子,使得读者难以捉摸他的话语里的真实含义.研究发现,爱默生模糊的语言风格很接近中国老子似是而非的语言风格,而二人的语言风格代表着他们的真理观和语言观.爱默生刻意通过不连贯、似是而非和否定的修辞手法来表达其哲学主题,以启发读者通过文本寻找真理,而不是直接告诉读者真理是什么.  相似文献   
74.
爱尔兰著名作家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被公认为20世纪最晦涩难懂的英文小说。小说中大量的语码转换是《尤利西斯》的一大特色,也是造成《尤利西斯》晦涩难懂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从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言功能观入手,不仅探讨了《尤利西斯》中存在的大量的语码转换现象及其诗学价值,而且分析了两个汉译本对原作中的语码转换所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及其功能的再现。  相似文献   
75.
从比较文论的视野来看,认为优秀的艺术作品是穷苦人生的产物的“苦难诗学”,一直有普遍影响。虽然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但深入地追究起来便不难发现,诸多的诠释往往显得似是而非。问题不在于艺术是否擅长于表现苦难,而在于如何表现。优秀的艺术尽管与苦难体验密切相关,但与其说这是对穷困的咏叹,不如讲是对苦难的超越。在根本上讲,真正的艺术杰作尽管远离消费主义的“欢乐诗学”,但却属于为人生祝福的“幸福美学”。  相似文献   
76.
论陶诗的诗学意义——对冲淡诗美范型确立过程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诗的诗学意义在于陶渊明创造了独特的冲淡诗美范型.这一诗美范型的确立有一个过程,晚唐司空图对陶诗的研究是关键.司空图之前的评陶、论陶大体属于陶诗风格的体认阶段;司空图依据陶诗以及与陶诗风格相近的王维、韦应物的诗歌,提出"冲淡"的诗美概念,使之成为一种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的理想风格范型.司空图之后.苏东坡既评陶又和陶,一方面时陶诗之美有高度的概括和精细的辨析,深化了司空图的诗学理念;另一方面又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对陶诗进行全面的赓和,使陶诗所代表的诗学理想落实为一种诗学实践精神.  相似文献   
77.
长期以来,由于文字崇拜、文本中心和文人心态的影响,固有的“诗学”理论实际上局限于文本范围,堪称“文本诗学”。如今面对文本中心的消解,人们开始重新关注口传文化的存在及其原创意义。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对“口语诗学”的研究无疑将有助于诗学理论的深化和拓展。  相似文献   
78.
悖论性语句是具有悖论性质的语句,特点是从其真可以推出其为假,从其假可以推出其为真;陈述是陈述句所表达的内容,有一个陈述句就有一个陈述;命题是反映对象事实的思维形式,特点是要么真要么假。悖论性语句构成了陈述与命题的区别之所在。真值承担者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任一对象,如果是真值承担者,则它必须(i)′必须或者真或者假,不能既不真又不假;(ii)′必须或者不真或者不假,不能既真又假。悖论性语句不能符合真值承担者条件,因而陈述不能作为真值承担者;命题符合该条件,是真正的真值承担者。  相似文献   
79.
服务补救悖论是否有效,是否能够被实际运用一直是服务营销的一个争论内容。只有在清晰的界定其内涵,分析和评价了服务补救悖论的有效性和道德性以后,才能指明实施服务补救悖论的条件、程序和注意事项,从而澄清在此问题上的理论分歧和企业面临的实际困惑,有助于服务类企业更好地实施服务补救悖论以提升顾客满意度。  相似文献   
80.
柳词:生命诗学的另类话语——文学史潜流研究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批风抹月的真性情是柳永词的内在生命力。柳词选择俗文学话语为其表达方式,如“裸体语言”、线式叙事语言等,丰富、提高了文学叙事的表现力。柳永游离于传统的“情志”边缘,促成宋人诗词“志”与“情”的分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