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45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233篇
社会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高扬与社会主义相统一的爱国主义旗帜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显著特点之一。作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并集中体现为强调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内在统一;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要求实现祖国统一的信念坚定不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相统一;坚持国家主权和安全的严正性;一贯强调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统一等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太行山区军民铸就的太行精神仍具有积极的现代意义。具体体现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投身振兴中华的事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坚决反对侵略,维护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13.
如何界定爱国主义这一定义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问题。《〈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实施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不再运用列宁关于爱国主义的定义,而用了一个新的定义。科学地理解爱国主义不仅是爱国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而且是理性爱国主义教育的前提。从“非人民群众”的爱国情感、“祖国”与“国家”的关系、爱国主义“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三个角度进行探讨,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应倡导理性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社会思潮在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起着促进作用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应通过其教育主体的自我提升、教育内容的完善、爱国主义教育的拓展等方式积极应对挑战。  相似文献   
15.
钓鱼岛问题的实质是中日美的关系问题,是三国实力的又一次较量与试探。钓鱼岛问题的最终解决还是要依靠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所以,新时期爱国主义应坚持强大国家的方向不动摇,温和、理性并以实际行动爱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的崛起,用强大的实力来爱护祖国和人民,同时也为国际和平再添一份贡献。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debate on ‘new patriotism’ in a Polish online discussion forum. We study the ways in which national identity is constructed in this setting. Digital communication contributes further to expanding discourse on national identities beyond nation-state borders. We analyse close to 6000 posts from a large Polish Internet discussion forum through the methods of quantitative concept mapping and qualitative close readings. Our results show that patriotism is negotiated beyond strictly national frameworks. It is not merely a question of national interest as it also connects people through a process of establishing and maintaining of cultural intimacy.  相似文献   
17.
易小亮 《琼州学院学报》2009,16(4):83-84,97
本文指出言情小说中缠绵悱恻的感性故事背后浸透着理性色彩,且在内容上含有一定程度的进步性,提倡个性解放,渗透反帝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政治基础和底气。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与确立的内在逻辑和演进机制入手方能辨析其本质特征,中华民族整体意识最终确立于抗日战争时期,这一共识形成和确立的基础是广泛的爱国主义。因此,"中华民族"及其议题本身不具有制度规定性,具有价值中立性特征,与主流意识形态相契合方能形成巨大的现实力量。在近代中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在建设与改革时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守持续滋养中华民族整体意识,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获得内在的规定性。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中要凸显社会主义属性,切实把握方向和大局,以确保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确的政治方向。  相似文献   
19.
爱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国主义既是一种情感,又是一种价值标准和信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基于爱国主义情感和信仰而形成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对于培养面向21世纪高质量、高水平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首先分别从爱国主义、自我意识、社会责任感、成才意识、艰苦创业精神和节俭意识等几个角度出发,对目前大学生素质的现状进行了详细、透彻的分析.在此基础上,笔者呼吁要按照邓小平"三个面向"的要求,转变教育观念,提出素质教育应与理论课程、社会实践、美学教育以及校园文化相结合,采用多种方法、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地进行大学生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