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9篇
民族学   6篇
人口学   29篇
丛书文集   86篇
理论方法论   28篇
综合类   554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建设和谐社会,必须重视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而了解农民工对社会保障的期待正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根据。从社会学和管理学的角度看,农民工对社会保障的期待主要有制度期待、管理期待和社会期待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互相作用,缺一不可。其中,制度期待是主要内容。目前,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拿出一整套可以有效实施的社会保障方案,并逐步在全国推行。  相似文献   
52.
要对一定历史时期“农民的政治行为究竟发展与否”予以严谨而全面地评判,就必须有一个合理的考量体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民政治行为的发展和进步是显而易见的。其具体表现为政治行为方式的多样、政治行为深度的加深,以及政治行为广度的扩大三个方面。此三个考量维度比较全面而合理地证明了这一时期农民的政治行为为何是发展的或进步的,因而对相关问题的研究不失为一个可供借鉴的考量体系。  相似文献   
53.
朱德发 《河北学刊》2005,25(6):75-78
朱德发从人类视野探讨了集体英雄与个体英雄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在精神意识深层开掘了集体英雄和个体英雄的灵魂构成,认为英雄既有个性主义意识又有集体主义思想,二者并非对立而是有机统一的。王寰鹏认为,梁晓声知青小说的英雄主义既带有浓重的历史印记又体现了人性的本能,歌颂英雄主义和反思历史是梁晓声知青小说中同时存在的价值追求。李宗刚认为,“十七年”文学英雄叙事是中国革命这一宏大历史的缩影,其中隐喻着中国革命在艰难曲折中最终走向更伟大的胜利;同时,英雄叙事还契合了主流意识形态的需求,满足了主流意识形态时“个人魅力型权力”的眷恋。李钧从英雄性格入手,比较了《犯人李铜钟的故事》与《天下荒年》这两篇小说的英雄观及其文化哲学的差异。张伟忠通过对《人间正道》和《抉择》中的改革英雄形象的艺术分析,认为他们身上既有对传统君子型英雄人格优秀品质的继承,也有对当代改革英雄品质的发扬光大。改革英雄的人格结构并不全是现代性的,其中还有权威人格和长官意志等传统人格负面因素的残留。杨新刚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英雄叙事小说具有如下特征:从“英雄的人”向“人的英雄”的转进;英雄类型的世俗化和当代性;游走在主旋律与消费主义之间的叙事策略;由反传奇性向生活化叙事抵达等。  相似文献   
54.
农民的文化教育权益缺失及其保障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兢 《晋阳学刊》2005,(2):33-38
农民应享受许多文化教育权益,但是这些权益有许多缺失。主要原因有:社会经济发展的城市中心化使农民文化教育权益边缘化,沉重的经济负担挤占了农民文化教育的费用,使农民文化教育权益处于弱势地位等等。这种缺失长期存在会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影响农村青少年的学习和进一步发展,使得中国整体文化素质低,阻碍了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影响未来社会的稳定,延缓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因此,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必须与文化教育发展战略相配合,必须注重农民人力资源的开发,努力开拓农村教育经费的新途径,为农民及其子女提供更多的受教育机会。  相似文献   
55.
南宋时期江南农村市场与商品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宋时期,江南农村市场快速成长,开始形成较为完整的区域体系。其中,广泛兴起的各种集市将市场活动扩散到农村各个角落,使农民零散的交易活动纳入到一定地域范围的商品流通网络之中,由此发挥出初级市场的作用。镇市则属于更为成熟的市场形式,不仅商品流通规模大,辐射范围广,而且与城市市场和跨地区市场联系密切,因而具有中心市场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江南农村多层次的商品流通日趋活跃,跨地区的市场联系不断加强,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商品生产的地域分工格局。小农经济也发生相应变化,农村家庭的消费和生产活动逐渐呈现出由传统的自给自足模式向市场供给和商品化生产转变的趋向。但此期江南农村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总体上仍相当有限,且明显受人口增长压力和宋廷赋税货币化政策的影响,某些方面甚至可以说是畸形的繁荣。  相似文献   
56.
制度建设是实现农村治理与善治的关键。本调查表明农村在村规民约制订与执行、村务公开、纠纷调节、选举、习俗等方面虽有成绩,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大力发展生产,注意引导农民的观念变革等是完善制度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7.
毛泽东结合中国的实际,对农民革命进行了艰辛地探索,形成了农民革命主体论、农村阶级划分论、农村土地革命论、知识分子动员论为主线的内涵丰富之农民革命思想论纲。毛泽东农民革命思想论纲是毛泽东思想的主体,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对于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等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8.
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化是有着丰富涵义的社会变迁过程。城市农民工作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特定部分,由于体制、环境以及自身素质等方面因素,使得他们对于城市知觉处于一种普遍的焦虑之中。他们的社会保障由于缺乏应有的制度安排,而成为城市中的弱势族群。关注城市农民工的生存状况,妥善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是解决当前中国农民工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9.
在中国加入WTO后 ,必将对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农村青年作为一个对农村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特殊群体 ,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 ,如何适应这种变化 ,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分析了河北省青年农民的道德状况 ,提出了构建适应新时期需要的、适合我省青年农民实际的道德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60.
农民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当前 ,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根本原因是体制性制约因素。因此 ,要促进农民增收 ,就必须消除影响农民增收的体制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