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10篇
民族学   3篇
人口学   31篇
丛书文集   74篇
理论方法论   26篇
综合类   283篇
社会学   31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有相当系统而丰富的社会哲学思想,伦理道德观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他认为,人之贪得无厌的共性、对正确幸福观的无知和不懂得欲望的节制是社会动荡不安的主要原因。基于这种认识,他猛烈抨击了人类劣根性的突显表现者———富人,论述了他的幸福观和节制欲望的意义,提出了相当完整的道德伦理律条,以期造就好公民、好青年、好富人、好官员、好妇女、好父亲和令人尊敬的好老人。同时,他强调教育在塑造国民崇高精神品性中的巨大作用,并深入讨论了教育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32.
习近平幸福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目标是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习近平幸福观是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的幸福观,是以个人的、社会的和生态的全面进步为主旨的幸福观,是以新的发展理念解决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幸福观,是借鉴各国人类文明、着眼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幸福观。弘扬习近平幸福观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对新时代青年成长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3.
和谐社会的幸福之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和谐社会是社会的理想状态,而和谐幸福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动力和目标。为了实现和谐幸福,我们必须以和谐理念引导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个人幸福和他人(社会)幸福、人类幸福和自然演进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4.
魏晋名士与伊壁鸠鲁学派都重视追求个体快乐,但是,他们在产生背景、生活方式与哲学基础这三个方面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通过比较,这两个群体能够被人更好地理解.  相似文献   
35.
在对小说《西游记》的解读上,人们长期沉湎于“释魔证道”,这其实是对《西游记》的误读。这种误读是因为研究者忽略了对《西游记》审美品格的把握。认为,“童趣”构成了《西游记》的审美品格。而且,《西游记》的童趣品格并非突兀而成的,它有着中国传统的审美背景,袁宏道的“趣论”便是这一背景中重要的一环。值得注意的是,袁宏道之所谓“趣”即相当于现今所说的“童趣”。那么,以袁宏道的“趣论”观照《西游记》,便能较好地把握《西游记》的审美品格。《西游记》的“童趣”表现为:去除装饰的“天真之趣”,无视规范的“叛逆之趣”,挣脱约束的“自在之趣”。  相似文献   
36.
多元视野中幸福理论及其对主观生活质量研究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活质量意义上的幸福研究代表了当代幸福研究的重要取向,生活质量包括主观生活质量和客观生活质量两个部分,与主观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是主观幸福感。研究一个国家人民的生活质量,会在不同程度上涉及到主观幸福感测量问题。主观生活质量测量力图对主观幸福感调查建立起科学而严格的标准,使得幸福测量具有稳定性、可信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7.
关于"中国梦"人民幸福内涵的历史渊源及实践价值研究,必然涉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存在依据和理论形态等问题。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中国化何以可能?这一追问实际包含了两个问题:第一,在实际上是否存在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其是否具有合理性。它与现在我们在非严格意义上使用的"马克思幸福观"是否应该有所区别。第二,中国革命为什么需要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中国化?这一命题所指称的过程是否真正发生过。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就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本来面目和本质特性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认知和评价问题上的根本态度与根本观点,应该包括马克思的伦理幸福观、哲学幸福观和人民的现实幸福论。哲学幸福观在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中居于核心地位,幸福本质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幸福观的核心内容。幸福首先是一个关于人的本体论问题,不能仅以道德来界定幸福的内涵。实践本体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幸福观产生的母体,将唯心主义的幸福观改造成实践唯物主义的幸福观,将幸福感作为成功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结果和必要环节。人民的现实幸福论是马克思的幸福本质论革命的主要成果和标志,从关注现实人的幸福本身转向探求人民的现实幸福实现的途径和条件,经历了从劳动幸福观到实践幸福观的过渡。"人民的现实幸福论"具体化、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中国化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路径,"中国特色"人民的现实幸福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幸福理论的基本存在形态及表现形式,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之核心内容。"中国梦"蕴含的"人民幸福"思想的理论创新则是"人民幸福本位"思想的不断深化和大众化。  相似文献   
38.
文章对幸福的内涵作了新颖的探索,认为幸福是外在幸福与内在幸福的统一体,外在幸福是指主体所欲求的对象或目标的满足,从满足内容上可分为生理的幸福、安全的幸福、爱与归属的幸福、尊重的幸福和自我实现的幸福,从实现满足的途径上可分为事业、爱情、亲情、友情、闲暇和自我六个方面的幸福。内在幸福则是因这种满足状况而产生的良好的精神状态,分情绪、认知和境界三个层次的幸福。最终决定内在幸福的是主体的自我,自我分肉体自我与精神自我,精神自我在追求外在幸福时,反映为外向性自我;在主导内在幸福时,反映为内向性自我。自我幸福是外在幸福与内在幸福的交汇点,是人生幸福的根本。  相似文献   
39.
李玟兵 《学术探索》2014,(11):109-114
我国是一个拥有多元民族文化的国家,对生态美学理论的建构不能遗漏对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挖掘。傈僳人民长期在自然界的生存实践使他们养成了一套独有的生态生存智慧,民间文学凝聚着民族的灵慧和精神,用生态美学这把新标尺去重审傈僳族的民间文学,探寻其特有的诗意生存的美态,重构其新的文学价值,无疑有助于当下生态文明的建设,有助于无家可归的现代人找到一条“返乡”之路。  相似文献   
40.
追求人生幸福与人境和谐是人类生活永恒不变的主题。我国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同样面临着"幸福在哪里"这样的人生困惑,究其原因,是由于三等学生的心理落差、苛严僵化的管理模式、单调乏味的娱乐生活所造成。要解决好这一问题,需要民办高校努力营建和谐幸福的校园环境,传递人生幸福感的正能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