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7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419篇
民族学   3篇
人口学   23篇
丛书文集   47篇
理论方法论   86篇
综合类   399篇
社会学   120篇
统计学   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其应用无处不在,而物联网的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它的广泛应用。从物联网的安全构架和特点出发,阐述了物联网三层体系结构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和涉及到的关键技术,对感知层的安全措施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包括密钥管理算法、安全路由协议、数据融合技术以及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等等。最后介绍了物联网的典型应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2.
以游记或观光记录式的语汇来描述电影以及观影经验,是中国早期电影评论与电影广告的常见策略。以这种策略完成的电影评论和广告,透露出早期中国电影观众在放映活动中以本土经验描述并接纳电影这一新型媒介与感知形式的倾向。早期电影放映活动引发的美学变迁,即表现为电影引发的时间感、空间感和速度感的变迁。电影放映活动提供了有关"虚拟旅行"的经验,引发了中国早期电影观众的兴趣、好奇心与激情,并具有商业和文化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03.
利用江汉平原农户调查数据,运用二元选择模型分析不同类型农户土壤保护认知与行为决策。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农户的土壤保护认知水平存在差异,且农户的土壤保护认知与其行为决策之间的差距较为明显;户主教育程度、农户土壤保护认知与耕地块数是影响所有类型农户土壤保护行为决策的显著因素;是否租入土地与接受农业技术培训对纯农户土壤保护行为有显著影响;人均耕地面积对I兼农户有显著影响;户主是否兼业与家庭非农就业比例对II兼农户有显著影响;户主年龄对III兼农户有显著影响。由此提出建议:提高各类农户土壤保护认知,缩小农户行为决策与认知差距的关键在于加强土壤保护知识与技术的宣传,培养农户土壤保护意识与技能,并通过土地整理等措施为农户采取土壤保护行为提供便利条件,在保障各方收入来源的基础上,引导土地从III兼农户向专业经营户流转。  相似文献   
104.
论政府信任的概念内涵、形成因素与政治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砚忠 《晋阳学刊》2007,20(3):22-26
在西方学术界,目前对于政府信任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政府再造工程推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因此,政府信任应该成为政治学重视并加以研究的主题。“政府信任”在概念内涵上指公众在期望与认知之间对政府运作的一种归属心理和评价态度。公众对于政府信任的程度高低,乃是众多影响因素如经济、社会、政治与文化等交互作用的混和结果,而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公众对政府的认知与公共期望之间的相对落差。政府信任涉及民众与政府间的互动关系,它能够扩大执政者的合法性基础,实现有机的社会整合,提高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的绩效。  相似文献   
105.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余华曾以冷漠叙事闻名文坛,90年代以来他一反原来对世界和人生的悲观消极看法,温情观照人世间的一切,音乐是其风格转变的重要契机音乐给予他爱,从而影响了他的文学观念;音乐激发了创作灵感,余华找到了独特的出场路径;音乐影响了他感知世界的方式,从而导致其作品叙事风格由冷漠向温情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6.
作为现代主义美学最初的理论 ,移情论体现出人们“自下而上”通过实验心理学探明审美心理的一种企图。浮龙·李以康德美学为起点 ,试图证明美不可能是存在于主体之外的事物本性 ,美只是人观察和解释事物时采取的一种主观方式。移情的发生归根结底在于不包含任何客体信息、不存在个体思想感情的普遍化概念 ;正是这种普遍化使得主体的活动被转移到客体继而成为客体的性质 ,即主客合一。移情是知觉在把握客体形状时一种不受干扰、平衡、稳定和持续的过程。进入人的意识并且对人的情感产生影响的是移情活动中生命力所发生的变化。浮龙·李通过生命力的变化以及人对这个变化的意识解释美感 ,因此 ,美感在浮龙·李的移情说中洋溢着对生命力的兴趣和肯定。但是 ,由于无功利前提 ,这个兴趣最后只能落在对人自身肌肉运动的意识上。人们批评移情论把移情的原始动力最终归结为器官的生理活动是损害了美的超越价值。  相似文献   
107.
陈国雄 《云梦学刊》2002,23(6):57-59
生态美学是人类迈向生态文明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美学。生态美育在古代有其原始形态,现代意义上的生态美育是在浪漫美学的影响下而产生的。作为一种特殊的美育的形态,它具有丰富而独特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8.
Existing literature on climate change as an issue of environmental justice documents the heightened vulnerability of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to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Additionally, there are numerous studies showing that access to information is a prerequisite for perceiving risk and taking action. Building on this work, our review seeks to understand how physical disability relates to perceptions of climate-related risk and adaptations to climate-related events. We introduce a critical realist model of climate justice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environmental features that disable, risk perception and information seeking, and adaptive capacity and resilience to climate change. In understanding the vulnerability and adaptive capacity of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to climate change, this review synthesizes research on one of the U.S.’s largest minority communities with the goals of better understanding how vulnerable populations cope with climate change and integrating them into climate action and policy.  相似文献   
109.
基于2011年甘肃T县247份问卷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西北地区农村居民幸福感总体满意,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在收入水平、阶层地位、收入分配公平感、生活水平比较、地位变动感知以及地位决定因素认知等变量上差异显著。经济收入较高、生活水平自评较高或自我感知地位上升对幸福感具有显著正效应。职业身份为干部和教师、拥有农用货车的农村居民幸福感较高。不同收入阶层依照不同参照群体的经济地位构建主观地位结构,且对自身的主观幸福感评价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