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46篇
社会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通过对贵阳市城乡60-69岁的老年人体质状况调查,分析了老年人形态、机能和素质指标以及城乡差别,目的是了解贵阳市城乡老年人体质状况,有针对性提出贵阳市老年人健身的建议;为促进城乡体育活动的开展及缩小城乡人群体质差距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2.
肌群力量智能化测试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关节肌群力量智能化测试系统应用人体运动学、生物力学、机械力学的原理,与计算机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融为一体,能够对人体在运动强度下的重量、力量、运动量、运动强度等生理参数进行信息采集与实时数据处理和存储。同时对所测定的数据通过时值、坐标曲线和图形方式重现测试的信息。测量范围广、信息采集方便,能够定量评价被测人员运动状态下人体体能的多项生理参数。可以为从事体育训练的教练员、运动员、体育科研人员提供精确的人体生理信息资料,有利于依据个人生理特征科学制定训练强度和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33.
就中国古代民族融合与文学的关联互动而言,所谓民族融合一般指作为社会文化共同体的民族之间的融合。民族融合始终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重要背景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总体走向。民族融合的文学意义主要体现在体质融合和文化融合两大方面。这也是其文学功效实现的两大路径。体质融合与文化融合往往扭织在一起,或互为因果,或形成一种合力而共同对文学产生影响。两者对中国古代文学影响的时效也不同,前者呈渐现性,后者呈即时性。  相似文献   
34.
在吉林省西北部地区,为了更好的进行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改革,对改革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从而提出亟待解决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5.
高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体质与健康的关系,通过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我国高校体育曾实施的各种标准评价指标的比较和分析,展望了高校体育教育发展趋势,提出在高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过程中,更应充分强调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6.
满文属于表音文字系统,其字母具有音节音位两相性。以往人们的研究很少涉及形体问题,认为它仅有形态学而无形体学。其实满文有比较完备的形体学系统,有特定的研究内容。其形体的形成遵循着特定的规律,其中经济学与形体学交叉所形成的形体简约律制约着满文形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37.
分析阳光体育运动的背景、内容以及与和谐校园建设的关系,阐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对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作用,并对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促进和谐校园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8.
关于大学生的体质水平综合评判是所有高校十分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资料表明,其评判方法繁多,但大多不利于实际操作。试图用一种新方法——综合评判的物元模型,给出对大学生体质水平的评判。其方法的优点是方法简单,便于操作,且整个评判过程的阅读、统计、整理、计算、综评有利于计算机的实现。  相似文献   
39.
舞蹈教育不是单纯性教育,而是融入了历史、文学、哲学、音乐、美术、服饰、诗歌、运动、生理、化妆、灯光等各种学科为一体的教育。舞蹈教育能使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学修养、思维能力、道德品质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得到升华,并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是任何学科都不能替代的。  相似文献   
40.
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和个案研究法等研究方法,以华北地区12所“211工程”高校与29所普通本科院校的体育课程内容为研究对象,对高校体育课程内容存在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构建并实施了青少年体质健康综合干预方案。结果表明:1.现行大学课程内容存在课程内容设置较为丰富,覆盖面较宽,但有些内容未能很好的体现体育课程目标;过度关注大学生兴趣爱好,致使课程内容游离于锻炼效果;过分强调课程内容的娱乐性。2.青少年体质健康综合干预方案实施效果显著,加深了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培养了学生体育兴趣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同时也反映了方案的不足自处与未来努力方向,为高校体育改革工作实践与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