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0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20篇
管理学   139篇
民族学   6篇
人口学   20篇
丛书文集   92篇
理论方法论   45篇
综合类   1144篇
社会学   68篇
统计学   7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运用元分析技术,对1976-2015年期间发表的26项关于社会影响与节能行为关系的现场实验研究进行综合定量检验,系统评价社会影响方式对节能行为的干预效果。采用校正的标准化均数差作为统一效应量,根据文献异质性检验结果,采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主效应检验和调节效应检验。结果显示:(1)总体而言,社会影响方式能够激励公众实施节能行为,主效应达到中等强度(d=0.487);(2)干预方式、干预时机、干预时长3个调节变量对社会影响与节能行为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在干预方式上,公开承诺和社会对比反馈的节能效果显著优于榜样示范和社会规范;在干预时机上,事后干预的节能效果显著优于事前干预;在干预时长上,持续1~3个月的干预策略效果最好;而干预频率的调节作用没有得到验证。元分析结果厘清了已有研究产生争议的原因,有利于政府及相关部门更好地制定引导公众节能行为的政策激励措施。  相似文献   
902.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能源与动力工程类专业重要的专业课。为了深入切合专业设置的侧重与特色,结合新形势下能源动力类典型工科本科生培养要求和目标,从内容设置、教学方式尤其是工程课程设计和双语及全英教学方面进行了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尝试和探索,以期对相近专业同类课程的教学改革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03.
征收燃油税在实现节能减排的同时也会增加企业的财务负担。如何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减少对经济的冲击,有赖于对燃油税的科学评估。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燃油税和融资约束的随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并基于1995年第1季度至2018年第2季度的数据对相关参数进行了校准和估计,系统考察了融资约束下征收燃油税对环境经济以及企业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征收燃油税对促进节能减排有显著效果;但同时也会抑制消费、投资和产出,增加失业,对经济产生负影响。此外,融资约束会通过金融加速器的作用放大燃油税冲击的影响。而且,当融资约束越强时,降低燃油税对经济的刺激作用也越明显。  相似文献   
904.
我国能源资源行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及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能源资源行业对外投资风险的总体特征和分类特征,以中亚、西亚和俄罗斯为例,评估并分析三大地区2014-2015年期间投资的分类风险和总体风险。研究表明:整体上西亚风险最高,其次中亚,俄罗斯风险相对最低;投资俄罗斯应注意政策风险、经济风险,投资中亚应重点注意经济风险和资源风险,投资西亚应注意政治风险和文化风险。优化评估方法,科学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构建能源资源海外投资风险保障制度;充分发挥行业商会引导中国企业与当地员工、土著、自然和谐相处,是有效预防和化解能源资源行业对外投资风险困境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05.
基于SBM与GML指数模型,克服方向距离函数未考虑松弛效应及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参考技术非同期性的不足,考察长江经济带物流业2004-2013年全局环境效率、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分解因素。结果表明:除江苏省外,全局环境无效率普遍存在;未考虑碳排放的Malmquist指数平均值为1.005 0,分别比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GML指数高出0.010 0、0.009 8,表明碳排放约束将导致全要素能源效率下降;GML指数下长江经济带物流业平均全要素能源效率为0.953 6,上、中、下游依次为:中游 > 上游 > 下游,区域与省际层面的空间差异呈下降趋势;技术退步是物流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未来长江经济带物流业发展中,应关注环境效益,通过提升物流技术水平实现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06.
Risky energy technologies are often controversial and debates around them are polarized; in such debates public acceptability is key. Research on public acceptability has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intrapersonal factors but has largely neglected the influence of interpersonal factors. In an online survey (N = 948) with a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the United Kingdom, we therefore integrate interpersonal factors (i.e., social influence as measured by social networks) with two risky energy technologies that differ in familiarity (nuclear power vs. shale gas) to examine how these factors explain risk and benefit perceptions and public acceptability. Findings show that benefit perceptions are key in explaining acceptability judgments. However, risk perceptions are more important when people are less familiar with the energy technology. Social network factors affect perceived risks and benefits associated with risky energy technology, hereby indirectly helping to form one's acceptability judgment toward the technology. This effect seems to be present regardless of the perceived familiarity with the energy technology. By integrating interpersonal with intrapersonal factors in an explanatory model, we show how the current “risk–benefit acceptability” model used in risk research can be further developed to advance the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acceptability formation.  相似文献   
907.
张雪峰  宋鸽  闫勇 《中国管理科学》2020,28(12):173-183
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我国也积极改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来控制碳排放。本文搜集了中国十四个城市近10年的面板数据,构建随机效应变系数模型,研究了城市低碳交通体系发展对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可以利用公共交通定价策略影响消费者偏好,从而实现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城市低碳交通体系中轨道交通对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有显著性促进作用;公共汽(电)车对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会随城市发展程度增加而降低;交通部门可通过限行、限购及加收停车费等方式提高传统汽车购买及出行成本,影响私人汽车保有量,从而减少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的阻碍。政府应该加大财政补贴力度,补贴由购置补贴转向研发和运营基础设施补贴,改善轨道交通及合理的公共汽(电)车运营体系,提高新能源汽车研发投入,鼓励高能量密度低电耗技术的发展,提高居民对新能源乘用车的需求,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908.
本文构建动态CGE模型,以化石和可再生能源补贴政策为对象,模拟不同类型能源补贴政策改革对经济发展、资源效率、碳排放及雾霾治理的差异性影响。研究表明:总体而言,能源补贴政策对宏观经济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能源消费强度;不同类型的能源补贴政策方案影响的差异性较大,化石能源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对环境改善和碳排放目标实现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煤炭补贴能有效降低能源使用成本,极大促进产业总产出和经济增长,但会不利于环境改善,对可再生能源补贴有利于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和人均资源盈余改善,降低污染物和雾霾排放增速;因此,必须注重不同类型能源补贴政策协调性和差异性,短期内以化石能源补贴为主,长期而言,应逐步加大可再生能源补贴,更加有利于低碳转型和环境改善。  相似文献   
909.
研究了一个包含污染治理和能源替代的两阶段经济增长模型,首先利用动态最优化方法,基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目标给出了分别由传统能源支撑和新能源支撑经济系统的经济增长速度、污染变化速度以及最优的污染治理投资占总产出的比例。然后借助两阶段最优化理论,得到了最优替代节点所满足的方程,发现经济结构、技术水平等因素都会对最优替代节点产生影响。最后通过数值模拟给出了经济最优增长路径以及相关参数对最优替代节点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最优的能源替代节点处经济增长不连续,新能源支撑的经济发展速度要高于传统能源支持的经济增长速度;如果传统能源支撑的经济系统污染的产出弹性较大,则在能源替代发生以后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治理已经产生的污染;另外提高污染治理效率会延缓能源替代,而提高技术对污染的控制效率可以促进能源替代进程。  相似文献   
910.
针对目前中型冷藏系统温度浮动大,耗电量高等缺点,提出了基于相变储能技术的冷藏系统,根据现有冷藏系统 的特点,介绍了储能装置的工作原理,设计了相变储能装置的结构;采用高效的换能结构实现储能装置的能量交换;设计 了复合保温层结构和密封结构以降低能量损耗;设计了储能装置的温度监控系统以及冷量记录功能;创新性提出储能装 置的结构参数设计方法。该系统不仅可以满足供冷平稳、节省耗电的要求,且可以作为标准单元串联使用,为相变储能 装置应用于生产和实践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