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7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变革传统儒学“中国中心主义”的文化世界观是中国现代化首要的基本的历史课题。但从“中体西用”到“西方中心主义”,再到建国后借助社会主义优越性重新膨胀的“中国中心主义”的历程表明,中国人重建新文化世界观的努力失败了。20世纪80年代后,邓小平根据对时代与中国的全新认识,提出了“世界公民”的重要思想,从而为中国现代化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崭新的文化世界观基础。考察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文化世界观的历史变迁,人们不难认识到邓小平是近现代中国历史上真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这一历史真理。  相似文献   
42.
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有 5个要点 :1、必须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2、必须以教育与法制为前提 ;3、必须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 ;4、必须首先从领导干部抓起 ;5、必须坚持群众路线与加强民主监督  相似文献   
43.
执政党执政安全问题是关系执政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问题。邓小平作为在毛泽东“经受执政地位考验”的执政安全思想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对如何在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主题下维护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安全作出了许多富有开创性的探索和思考。文章从维护执政安全的执政理念、执政主题、执政前提、执政主体、执政方式、执政保证等多个角度出发,较为系统地阐述了邓小平执政安全思想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4.
《太平经》是中国道教的第一部经籍,因文本艰深晦涩,现有注本及相关论著在一些特殊语词的理解上仍有不明之处,这对于道教研究和语言研究都是不利的。文章择取“乐欲”“欲乐”“忽忘”“摇手”“簿”“前后会”“小差”“空穿”“十百”等语词,利用传统训诂学手段加以解释,对现有注本在句读及释义方面存在的问题予以分析辨正,可正前人之误读,亦可补大型语文辞书之阙。  相似文献   
45.
邓小平理论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启蒙传统,围绕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历史课题,对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进行了深刻的启蒙。启蒙是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关系的主要线索。邓小平理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启蒙。  相似文献   
46.
成书于东汉中晚期的《太平经》所提出的"起土"吉凶观念及"魂神还养"的丧葬风水理论,是汉代社会风水信仰急剧膨胀的反映,它也标志着丧葬风水术理论形态基本形成。《太平经》中风水文献表明,道教对风水术的吸收与改造是在宗教体系之内进行的,并不是对民众信仰的无限制迎合,而是加以引导和转化,从而纳入其信仰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47.
北宋大型类书<太平御览>在类目划分、文章的选取和安排上充分利用目录学发展的成果,引用书目录、分类目录和引文目录按照实际需要进行编排,体现了尊经、正统的观念,采纳了事先文后的方式,对前代分类中的不合理部分作了调整,为宋代其他类书的目录编排提供了参照.  相似文献   
48.
江泽民同志注重总结历史 ,经过十年的思考 ,在新世纪到来之际 ,认识上产生飞跃 ,提出“三个代表”思想。发展生产力是核心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是重要内容 ,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三个方面抓住了当前和今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反映了党的全部历史经验 ,特别是建国五十多年、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和最近十年的历史经验 ,集中体现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关于党建理论和一切重要思想的最重要内容。“三个代表”的精髓是创新 ,实质是要求全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发扬邓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 ,努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及时进行理论概括 ,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49.
邓小平在设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蓝图和指导我国革命与建设实践时 ,始终把“两点论”作为基本的方法论原则。邓小平的“两点论”思想 ,是他根据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根据科技进步和改革开放的时代特征 ,对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思想所作的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50.
评'徐锡麟手毙陈伯平'之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锡麟手毙陈伯平'之说首见于当年《民报》上南史氏 (陈去病 )的《徐锡麟传》。翌年 ,陈去病删去'或曰毙于君手'一语 ,并慎重地署上自己的真实姓名 ,上说随之消隐。此说再度出现是近五十年后凌孔彰的《先师徐锡麟事迹纪略》 ,但在纪念辛亥革命 60周年之际 ,凌对陈伯平之死的说法作了根本性的修正 ,称'陈伯平又在奋勇击敌中首先中弹牺牲。'今有的人未加考辨 ,把凌孔彰自己已抛弃的说法又摭拾回来 ,使这个问题平添了新的混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