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介绍了电厂气力除灰装置控制系统中,用PLC控制的总体功能图,并给出了控制程序.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以铁和硝酸为主要原料制备大型合成氨厂铁基无硫无铬型CO高温变换催化剂的干燥方式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喷雾干燥机的进口温度,固液比等对物料含水量的影响,并对普通箱式干燥和喷雾干燥方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在明确精品课建设目标的基础上,按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研究课程特点,制定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教学大纲,确立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并在教学方法、手段等各个环节中进行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脉动燃烧的定义,脉动燃烧器的分类和优点。重点阐述了脉动燃烧器在作为推进装置、加热和供暖以及干燥3个方面的工程应用。脉动燃烧的学术研究不仅面向了广泛和重要的工程对象,而且具有多学科交叉特性,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发展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针对木材在常规木材热风干燥室存在板材开裂、变形翘曲,板材最终含水率不均匀等问题,设计了可调控引导送 风罩和移动调节装置;转动定位螺母调节导流舌板位置可改变出风口大小:驱动电机带动滚轮转动,可实现风机支撑框 架整体沿X方向移动自动调节;利用计算流体力学( CFD)软件SC/Tetra对优化设计前后的干燥室内空气流场进行数值 模拟计算,并对气流速度特性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优化设计后的干燥室沿板材堆垛高度方向上各层气流速度偏差 可控制在±10%以内;空气流场分布的均匀性提高了70%。优化后的干燥室木材干燥质量和干燥效率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6.
刘正强 《社会》2014,34(5):147-173
由于中国乡村社会在日常生活中充满了诸多伦理性、道德性的内容,致使司法体制与乡村现实之间存在着深深的抵牾。本文借由一起诉讼揭示了乡村司法的运行逻辑--“甩干”机制。基层法院在处理案件时会按照形式理性的要求,以洁净化、纯粹化为目标,甩掉道德、习惯等诸多非法律的元素,实现对案件事实的重新建构,以一种生硬、执拗的方式对案件进行权威性的裁决。“甩干”机制源自民事诉讼程序中关于案件“受理”与“审理”的特殊制度设计,同时也是基于法律形式化要求的无奈之举,更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式司法的“无知之幕”特色。“甩干”机制揭示了乡村社会中法律的实际运行状态及内在张力。  相似文献   
17.
黄瓜冷冻干燥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阻法测量了黄瓜的共晶点,其值为-26.5℃。进行了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了冻干工艺最优参数:加热板温度为50%、枣片厚度8mm、真空压力30Pa、冷阱温度-50%。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今汽车烘房温度控制系统中存在设备规模庞大、控制程序繁琐,从而导致开车调试难、控制参数设置比较繁琐等问题。文章采用模糊自适应PID算法,将模糊控制与PID控制结合起来,利用模糊算法在线实时调整PID参数,把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具体应用到烘房温控系统中,解决了传统烘房温控系统控制器依赖精确的数学模型的问题,增强了烘干室温度控制系统对不确定因素的适应性。并利用MATLAB对系统进行仿真,与传统单纯的PID控制进行比较,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的汽车烘房温控系统具有响应速度快、调整时间短、稳态误差小、超调量小等特点,有效改善了系统的动态性能和静态性能。  相似文献   
19.
以实际铁路大桥工程为背景,以解决大体积混凝土开裂问题为目的,通过试验分析了矿粉、粉煤灰对水泥化学收缩和干燥收缩的影响,结果显示:内掺50%的矿粉能够大幅度降低早期塑性阶段的化学收缩,对减少后期的化学收缩也有一定作用,矿粉与粉煤灰复合后对降低7 d以内的化学收缩都有显著作用,粉煤灰比例越高,作用越明显;单掺加矿粉会增加干燥收缩值,而采用矿粉与粉煤灰复掺的方法则能够有效提高体积稳定性。根据掺合料对混凝土强度影响的试验分析,并结合工程要求和化学收缩、干燥收缩试验结果与分析,提出了优化大桥原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的方案,经过实际施工检验,有效避免了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出现。  相似文献   
20.
通过建立混凝土毛细孔液面水压力和相对湿度的关系,确定了计算理想状态的自由收缩混凝土和实际工程的全约束混凝土两类结构的干缩应力模型。采用自由收缩和全约束混凝土两个试件,对全约束试件两端施加拉力,且使试件经历加卸载循环,测量了自由收缩和全约束混凝土不同深度的干缩应力和干缩应力产生裂纹的深度,分析了两种试件干缩应力随龄期变化的规律。并通过比较两试件干缩应力图,分析了两类混凝土的干缩应力关系,得出了全约束混凝土的平均干缩应力值比自由收缩混凝土的平均干缩应力值高1MPa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