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3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8篇
民族学   9篇
丛书文集   198篇
理论方法论   39篇
综合类   1072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统一新罗前、中期留存的汉诗作品寥寥无几,直到统一新罗后期汉诗创作的主体——新罗宾贡诗人的汉诗才大量出现。在题材内容上,宾贡诗人的汉诗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晚唐诗人的影响,具有浓郁的儒释道化的感伤底蕴,这种感伤底蕴以壮志未酬而忧郁难伸的儒家济世情怀为主要基调,又兼有离宦退隐而无奈伤感的释道情怀;在艺术风格技巧上,宾贡诗人的汉诗以淡雅明畅为主导,也不乏清健俊丽、雄劲壮阔之作,并且借鉴了晚唐主流诗派——温李诗派的对仗、声律及用典技巧,使其汉诗在平易通畅中见精工典雅。  相似文献   
102.
运用韩礼德功能语法的及物性分析方法,从原诗与译本的过程、参与者、环境等功能成分来分析维多利亚时代著名诗人罗伯特·布朗宁(Robert·Browning)的 Pippa’s Song 及其两个汉译本中的及物性,可以呈现英诗及其对应汉译的动静状态。分析结果表明,在及物系统视角下刘正译本比宗白译本更忠实于原诗,更能够体现原诗的静态之美,因而说明及物性系统分析可以作为英诗汉译的一种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03.
自唐以降历代诗学批评家对宋之问诗歌艺术进行了评点阐释,而这些品评不仅零星散落、琐碎细杂,而且存在片面随意、概念模糊等问题。系统梳理诗评家对宋之问诗歌艺术的零星点评,可以呈现宋之问诗歌艺术的阐释历史,即不同时代不同诗学观念背景下宋之问诗歌艺术的接受情形。  相似文献   
104.
孔子是我国“诗教”的开创者。他十分重视诗歌在人的道德方面的教化作用以及“兴观群怨”等各种社会作用,但他却忽略了“诗教”中的极其重要的美学作用。受孔子的影响,后人对诗歌的美学研究一直是个薄弱的环节。诗歌之所以千百年来流传不衰,主要是诗歌的内容与形式达到了高度完美的统一。“美”是诗歌中一个极其活跃的因素,诗歌中的美学渗透作用同样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05.
新诗的诞生     
刘溶 《殷都学刊》2003,(3):77-81
晚清谭嗣同、夏曾佑、梁启超、黄遵宪等资产阶级改良派所倡导的“诗界革命”直接诱发了新诗的诞生 ,但新诗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诗界革命” ,要从胡适提倡的创作白话诗算起。胡适的白话诗创作实践与创作理论 ,对新诗的诞生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6.
王珂 《学术交流》2003,(1):130-135
受时代的制约 ,特别是受意识形态的影响 ,新诗的职能总是被世俗化、实用化和简单化 ,总是片面强调诗的社会教化职能或个体抒情功能 ,对诗的审美功能和语言游戏功能极端忽视 ,对写什么太重视 ,太轻视怎么写 ,过分强调内容大于形式 ,主题先行式写作盛行 ,很多诗人成也题材败也题材。八九十年代的诗人争当的是诗意的先锋而非诗艺的先锋。新诗的职能单一严重影响了新诗诗体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7.
立宪主义宪法规范是指根据限制政府权力并保障人权的宪法法理而产生的具有特定样式和体系的法律规范。宪法规范的表述从语义学的角度来讲是一种含义的表达,但从法理的角度来看则应当是一种宪法观念的体现,即授予政府权力和保障公民权利的观念是宪法规范的精神,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宪法规范的表述方式、宪法规范的结构以及宪法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范围。中国宪法规范的样式和体系与立宪主义宪法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不是由国情决定的,而是由支配宪法规范的法理决定的,这种宪法法理上的特征体现了制宪者对宪法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中国的宪政建设。  相似文献   
108.
王育红 《唐都学刊》2007,23(3):15-19
以宫词为题的诗是宫词的研究对象,如何对待那些数量可观的无宫词之名、却有宫词之实的诗,关键在于宫词含义的理解。通过梳理历代宫词之渊源流变,考察出宫词是以妃嫔宫女生活为主要描述对象,此为核心含义宫词,其中包括宫中行乐词与宫怨诗二类;又有不涉宫女之事的宫词,即为边缘含义宫词。  相似文献   
109.
杜甫在夔州寓居两年多,留下430多首诗篇,其中不少篇章述及当州物产、农业、手工业及商业、交通等。杜甫夔州诗反映,唐代夔州农业整体水平滞后,手工业稍有可称者,然一枝独秀的则是商业,这也正好反映了唐代整个重庆地区经济开发的实况。  相似文献   
110.
为探究史容《山谷外集诗注》在诗学阐释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在历代特别是宋代诗歌注释重视诗学研究的学术背景下,以任渊《山谷内集诗注》为参照,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分析认为:史容《山谷外集诗注》总结了黄庭坚诗的重要用典技巧,并以"心解"的方法阐释言外之意,从而高度评价了《山谷外集》的整体价值;总结了黄庭坚诗高古、含蓄委婉的艺术风格,讨论了"换骨"说这一重要的诗歌创作理论;史容《山谷外集诗注》对黄庭坚诗歌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