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7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5篇
管理学   18篇
民族学   65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46篇
丛书文集   383篇
理论方法论   163篇
综合类   1698篇
社会学   467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210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91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97篇
  2006年   198篇
  2005年   199篇
  2004年   169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51.
注重效率,维护公平--对公平与效率关系问题的科学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强调指出的注重效率、维护公平 ,是在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与效率内涵的基础上对公平与效率关系问题的科学诠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公平不仅包括经济意义上的公平 ,也包括政治、伦理意义上的公平 ;效率也不应当仅仅是经济效益 ,而应该是指整个社会系统运作的效率。公平是效率的内在要求 ,效率也是公平的内在要求 ,公平制约着效率 ,效率制约着公平 ,二者不是非此即彼、互相排斥的 ,而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即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52.
本文浅议政治课提高教学质量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3.
网络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影响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7所高校1 300多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网络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具有一定影响,学生政治社会化状况随其上网频率不同而不同。主要体现在:政治知识方面,高频率上网者对时事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好;政治价值倾向方面,高频率上网者在国家民族意识方面与其他频率上网者无差别,但其对政府和现行政策认同程度明显偏低;政治参与倾向方面,高频率上网者相对其他频率上网者而言参与态度较消极,对表达意见的途径了解较少,在政治效能认识上比较悲观,权利和义务意识比较薄弱。因此,需要加强网络监管和网络建设,克服网络对青年的消极影响,完善网络媒体政治社会化功能。  相似文献   
54.
政治目的性是恐怖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但由于政治本身的复杂性,所以恐怖主义的政治特点也较难把握。恐怖主义的政治目的在性质上表现为某些政治利益的代表,但如果进行具体的分析又会发现其政治目的性质往往是比较模糊,而且当代恐怖主义政治目的的内涵和外延都在扩展,特别是在向社会领域扩展,所以在内容上就表现出较强的复合性。而在暴力手段和政治目的关系上,暴力破坏正在逐步成为政治目的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55.
在华苏联专家曾是中苏经济关系的纽带.然而随着20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的恶化和中国国内政策的左转,苏联专家在中国"大跃进"的特殊年代里已无用武之地.与此同时,中国已培养出一大批可以代替苏联专家的人才.中共已做好了应付突发事件的心理准备.苏联专家的撤走和中国自力更生口号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自此改变了依靠苏援发展中国经济的方针.  相似文献   
56.
“聚贤能而治天下”是中国传统治国理念的显著特征,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形态。这类“贤能”人物的世间生活状态,是由俊杰成为贤能的修炼之路,其生活态度也是“贤能”影响他人的重要途径。贤能政治的生活哲学理论可以分为四个方面:一是人性论方面强调以德为上,总体向善;二是世界观方面讲究天人合一,和谐共生;三是社会观方面提倡德位相配,差等有序;四是人生观方面强调达人济世,积极有为。这些哲学在世间的表达方式,共同诠释了中国传统贤能政治世俗存在的哲学形态。  相似文献   
57.
司马谈是西汉时期的史学家、思想家和大学者.他对先秦诸子百家的学说作过深入研究,其成果集中体现在《论六家要指》一文之中.司马谈从"务为治"即把六家学说定性为治理国家的政治学说发论,把道家的政治思想与阴阳、儒、名、墨、法等五家的政治思想作了区分和比较.他认为,道家吸收了其他五家的长处,又没有五家的短处,比较明确地把道家无为政治思想概括为简易政治思想,形成了道家独特的简易政治思想风格.司马谈虽然论的是道家,但主要讲的是老子.  相似文献   
58.
用后经典叙事学理论考察麦家小说,可见其叙事话语中体现出较鲜明的男性性别模式,主要表现在:一,塑造男性威权形象,强化男性叙事权威;二,将女性叙事设置为男性主体叙事的补充,使女性叙事边缘化,弱化女性叙事权威;三,用男性叙事解构女性叙事,降低女性叙事的可靠性。另外,麦家小说中女性的叙事声音总是表现出情绪化、非理性、个人性、私密性的特征;而男性叙事声音则更多与宏大叙事相关联,体现出社会性、公共性色彩,并且对与男权社会规范不相符的女性进行批判。通过这种男性中心的叙事策略,麦家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多沉稳、理性、智慧、伟岸,而女性形象则基本与之相反,从而或隐或显地传达出麦家男性至上的性别观念。  相似文献   
59.
问责与避责间的关系是责任政治研究的重要议题,其中,问责导致避责的机制亟待探究。以X县早稻生产政策过程为例,基于“行动-制度-环境”的分析框架,探讨上级问责与基层避责之间的关系机制。研究发现:基层干部避责行为是上级问责制度与基层社会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作为责任者的基层干部面对上级问责压力和农民抗拒压力的理性选择。为贯彻落实非粮化整治政策,上级通过责任分配、责任考核和督查问责制度,给基层干部施加了巨大的早稻生产责任压力。而农民在长期的生产历史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以中稻种植模式为主导的、较为稳定的生产秩序,拒不执行早稻生产政策。承受双重压力的基层干部只能采取责任兜底的属地化机制、利益交换的市场化机制和联合避责的科层化机制来规避上级问责风险。作为行动者的基层干部运用自由裁量权,通过隐匿信息、集体负债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既有的制度-环境,再造了基层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60.
A recent American survey of attitudes toward societal multiculturalism vs. assimilation has found surprisingly widespread support for maintaining heritage cultures not only among immigrant minority groups but also among most subsamples of majority host groups, black and white. Working-class whites are the one exception. This pilot study explores the same attitude domain in a contrasting European setting. Randomly selected samples of middle- and working-class families (a mother, father, and teenage son or daughter) from a small city in France were interviewed. As a group, they were neutral to slightly favorable to immigrants maintaining heritage cultures and languages rather than losing them through assimilation. On measures of attitudes toward specific immigrant groups, there were marked intergroup dyfferunces with Maghrebian Arabs rated leist favorably and Southeast Asians, the model immigrants, most favorably. Comparisons of subgroups of respondents who varied in terms of (a) political left-right orientation, (b) social class standing, (c) degree of religiosity, and (d) generational level provide the base for a more general discussion of cultural assimilation and multiculturalis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