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9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35篇
管理学   80篇
民族学   73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71篇
丛书文集   564篇
理论方法论   235篇
综合类   2547篇
社会学   677篇
统计学   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330篇
  2012年   245篇
  2011年   263篇
  2010年   207篇
  2009年   225篇
  2008年   213篇
  2007年   293篇
  2006年   320篇
  2005年   292篇
  2004年   253篇
  2003年   243篇
  2002年   200篇
  2001年   159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建构主义审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建构主义教育理念,指出原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一定程度上扼杀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等诸多弊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落实新方案需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转变教学策略,运用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谈话教学、学导式教学等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992.
从历史形态上说,马克思主义美学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本人关于审美、文学、艺术的论述及其所体现出来的思想;而从现实形态来说,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社会运动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美学是这种世界观的一部分,这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美学又是后人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之下,根据某种知识框架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解和重建。目前对马克思主义美学主要有四种理解与重建路径,即:以恩解马、以苏解马、以西解马、以马解马。它们各有侧重但均有局限。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解与重建方面有两个问题必须引起重视:首先,理解与重建的对象应该超越传统视阈,把马克思所论及的美学问题当做一个由问题、准问题构成的"问题系",拓展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对象与领域;其次,要达到理解的创造性,即当代视阈与马克思的视界融合,不仅需要以当代问题与马克思本人的美学问题、准问题、问题系进行对接,还需要勘察马克思考察问题的方法论及其现代转换的可能性,以及应用现代学术方法包括美学方法对马克思的美学问题进行新的透视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93.
依据(科学)方法本质和科学方法及其方法论产生发展史,探讨研究了“有无(科学)方法”和“反对(科学)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994.
In recent years, candidates and other political actors have dramatically increased their presence and activities online. Although the notion of these activities reaching beyond a limited set of early-adopters is relatively new, younger citizens have long been at the forefront of new developments on the web and continue to make up a substantial proportion of those seeking political information online. Given longstanding concern over levels of civic and political engagement among young people, questions concerning what young people seeking information and opportunities for political involvement online might find there are particularly relevant. In particular, we explore political websites that are directly targeted at younger voters (e.g. Rock the Vote and similar sites), websites produced by candidates and political parties, and possible linkages between these two web spheres. Based on content and hyperlink analyses spanning the 2002 and 2004 US election cycles, we find a complex evolution of the online political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offered to youth. Although the youth engagement web sphere experienced dramatic growth during this time period, our data also identify a reluctance of many mainstream political actors to speak directly to young people through the web, and a surprising underdevelopment of linkages between youth politics websites and the wider web of political information online. We conclude by considering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patterns for future research on the role of new media in processes of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and engagement.  相似文献   
995.
宋代文学法度论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对有法维面的论说;二是对活法维面的论说;三是对"至法无法"维面的论说.宋人对文学法度的论说,开始体现出建构与消解并重的特征,它为后世文学法度之论的深层次融通作出了铺垫.  相似文献   
996.
本文认为"三个代表"思想在思想政治教研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为,它本身就是对历史的规律性总结,理应成为思想政治教研的重要指导思想;它为有效地理解、掌握思想政治问题提供了科学的理论范式;具有"与时俱进"特性的"三个代表"思想,把政治、历史与现实有机地相联系,借鉴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  相似文献   
997.
新闻自由是一种有限度的自由,在遇到战争、国家机密、公共利益及新闻报道缺乏社会责任等情况下,新闻自由将受到约束。从哲学维度探讨新闻自由的限制性权利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从最初的天赋观到法律框架下的自由观,再到社会责任论下的自由观,新闻自由的限制性权利不断被充实,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新闻自由的限制性权利表明,新闻自由权利不可滥用,不仅要受到法律限制,还要符合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道德的要求。  相似文献   
998.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外交史学出现了两大方面的变化:后修正学派形成并提出了"共识说";"国际史"取向的方法论为大多数史学家认同。然而,《剑桥美国对外关系史》的出版表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外交史学界,现实主义学派、修正学派、自由主义全球化论者以及后修正学派在基本史观和重大问题见解上存在巨大差异甚至决然对立;方法论方面也尚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99.
欧洲的非法移民现象愈演愈烈是由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促成的。其政治原因是,冷战政治、后冷战时代的左右摇摆的移民政治、对待非法移民的不利政治因素和种族因素;其经济原因是,全球化发展不平衡、欧洲国家的经济发展需要外国移民;其社会原因是,完善的移民网络和国际人口走私集团的强力介入。  相似文献   
1000.
法国的政党政治,长期以来是由保卫共和联盟与法国民主联盟组成的右翼阵营和由社会党与共产党组成的左翼阵营之间的政治较量。近年来这种格局似乎出现了一种转向新型的极左、中左、中右和极右四极竞争的态势。政治格局的变化影响到法国的欧盟及欧洲一体化政策。法国对欧盟和欧洲一体化的政策已经演变为首先是主流政党与新极右翼政党之间的政治较量,并导致法国公众于2005年全民公决否定了《欧洲联盟宪法条约》。2007年5~6月举行的法国总统选举,法国公众对萨科齐的选择,同时也是对锐意"改革求变"的法国未来和继续推进一体化的欧洲未来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