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8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7篇
管理学   9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80篇
人口学   1099篇
丛书文集   193篇
理论方法论   111篇
综合类   1347篇
社会学   124篇
统计学   3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83篇
  2013年   319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197篇
  2010年   173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260篇
  2006年   229篇
  2005年   196篇
  2004年   189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43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长春市自建国以来,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以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通过pepole软件对长春市人口年龄结构进行了分析与预测。21世纪上半叶,长春市人口年龄结构将面临严重的老化问题,这将给长春市的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影响。因此,在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要重视优化人口年龄结构及人口老龄化问题,并采取相应政策,及早做好准备,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22.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of racial composition to neighborhood population change from 1910 to 1990 in the Cleveland metropolitan area.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long-term dynamics of urban neighborhood change, we focus our analysis upon the longitudinal relationship of race,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life cycle stage to changes in neighborhood population densities. First, we find that the more established neighborhoods of the African-American community have experienced dramatic declines in population since 1950, a pattern that represents a clear change from the earlier part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Second, population loss is experienced through a variety of mechanisms, including the demolition of dwellings, the increase in housing vacancy, and the decline of household size. Third, much of this population loss should be interpreted within the context of high economic distress, occurring most frequently in older African-American communities. Over time, economic distress appears to be more important than race in and of itself in leading to the loss of neighborhood populations.  相似文献   
23.
云南女性人口发展状况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从人口学的角度,以人口普查资料为依据,对建国以来云南女性人口的数量与分布、民族构成、素质、经济活动人口和年龄构成作了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24.
本文利用系统动力学动态仿真方法,根据乌鲁木齐市历年统计资料,以现实性与合理性为前提,按不同的经济发展速度、投入水平分为三个不同的方案,对乌鲁木齐市经济人口容量从2000年到2050年的50年内的变动趋势进行动态仿真运算,从而了解乌鲁木齐市经济人口容量系统内外因素的相互关系,探索其中主导因素及相关因素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5.
中国城市化发展对粮食生产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之后,我国粮食生产变动较大,同时我国城市化的两个主要方面——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利用城市化继续迅速发展,分别表现为:粮食总产量波动很大,人均粮食产量呈减少趋势;人口城市化保持快速推进,导致农业劳动力数量减少、素质弱化;土地利用的城市化发展速度更快,造成耕地面积减少、质量不断降低。数据分析显示,我国目前粮食生产仍主要依靠劳动力和耕地两大基本要素的投入,因此城市化的上述发展特征,将对中国粮食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6.
中国老人抚养问题不能只依靠家庭抚养,应逐渐转向社会抚养,即由家庭责任主体过渡到国家或社会责任主体。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起步虽晚但发展速度却很快等特点,采用社会学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认真的统计,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和分析,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7.
控制权溢价是指用来购买公司控股股权而支付的超过非控股股权转让价格以上的价格部分,其存在已为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所证实。控股股权交易(协议转让)原则上不需公司有权机关批准,包含控制权溢价在内的转让价格由交易双方商定,对公司和其他股东的权益产生重大影响。控股股权协议转让中控股股东的诚信义务可具体化为调查义务、信息披露义务,以及特定情形下的忠实义务,义务的违反直接导致与控制权溢价归属相关的法律后果。我国应针对控制权溢价存在的事实,对上市公司协议收购中的控股股东课以具体的诚信义务形式。  相似文献   
28.
中国人口性别结构的区域差异及演变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性别构成是影响人类婚姻、人口再生产的基本因素,也影响国家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也是编制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人民生活、劳动、城乡建设等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同时对于中国当前正在进行的和谐社会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中国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及2005年1%人口抽样资料分析了中国总人口性别比演变动态及地理分布特征。表明:(1)中国在历史上是一个性别比偏高的国家,新中国总人口性别比呈下降趋势;(2)1953到2005年,年龄性别比曲线越来越平稳,性别比最高峰值呈现有低龄组向中龄组及高龄组转移的趋势;(3)各省区之间及城乡之间的性别结构差异由大变小;(4)山区性别比高于平原。重工业城市高于其他城市。大城市高于小城市。  相似文献   
29.
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水平的特殊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辉 《人口学刊》2008,(2):38-43
20世纪末期,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水平达到50%以上,超过东北地区工业化水平,也超过全国人口城市化平均水平,但目前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明显存在着城市现代化基础相对薄弱,工业化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水平超前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现象是我国区域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的特有现象,其特征表现为:从发展趋势看,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增长速度放缓;从国内外比较看,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水平较高的优势已不复存在;从城市化质量指标看,东北地区城市经济总量和城市竞争力相对较低。东北地区的人口城市化虚高问题,在制定人口发展战略乃至实施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中,尤其需要深入研究并认真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30.
沈茂英 《西北人口》2008,29(6):83-88
“5.12”汶川大地震造成10万余平方公里的破坏性区域,造成69227人遇难、17923人失踪和374643人受伤,受灾人口(重灾区)2792万人。8.0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受灾人口所依存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本文以四川地震重灾区为研究单元,在系统分析受灾人口所依存的自然生态环境、居住(建筑空间)环境、人文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以及产业发展环境及其发展变化的基础上,析出重灾区内人口生存空间进一步缩小和调整人口分布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重灾区在恢复重建中的人口分布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