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4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28篇
管理学   4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3篇
人口学   28篇
丛书文集   342篇
理论方法论   123篇
综合类   1898篇
社会学   117篇
统计学   14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88篇
  2012年   179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206篇
  2006年   197篇
  2005年   186篇
  2004年   176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1.
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一文中,列宁从基本自由、经济保障、价值取向和党性原则的角度对俄国报刊的发展路径进行了具体、系统的理论阐释,他认为要实现报刊发展就必须彻底摆脱警察压迫、摆脱资本、摆脱名位主义以及摆脱资产阶级无政府主义的个人主义。当下,回顾与反思列宁有关报刊发展的路径探析,可以得到3点启示:首先,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报刊事业提供根本保障;其次,要遵循“以人为本”,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报刊事业的队伍建设;再次,要恪守党性原则,增强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报刊事业的领导能力。  相似文献   
62.
环境伦理学自诞生以来,一直以构建客观的自然价值和自然权利为主要任务,忽略了作为道德行为主体的人。面对这种人未到场的环境伦理学现状,学者们开始从美德视角研究环境伦理学。积极心理学是一种研究人类的积极力量和美德的心理学思潮,对伦理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借鉴积极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环境美德伦理强调发挥环境保护中的积极因素,特别是积极的人格品质,从而鼓励和影响人对环境的友好行为。  相似文献   
63.
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人”的积极品质;追求个人的自我价 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预防大学生思想意识淡薄;激发个体积极力量等方面有着契合点。这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借鉴和批 判性吸收积极心理学成果提供了可能,但应寻求科学合理有效的方式和方法,将其研究成果应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  相似文献   
64.
针对果品采摘作业的复杂性以及自动化程度低的情况,提出高空采果机器人的设计和制造。机器人采用坦克式 双履带行走驱动方式,所有的原动件安在机身上,使重心下移,保持行走稳定;手臂采用硬塑料板及铝质型材支撑多段折 叠式手臂,通过底部的3个马达绕绳实现手臂的展开与收缩;手臂顶端为1个三自由度高度灵活的夹子,可以方便地采 摘果实;夹子下方一个口袋作为收集装置。应用结果表明,文章设计的机器人具有质量轻,机身小,造价低,实用性好等 优点,能满足高空采摘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65.
西利亚·撒克斯特是19世纪美国女作家,其作品以其所居住的海岛为背景,记录了她在岛上的生活以及周围的自然景色。她在作品中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无尽热爱,这份热爱不仅局限于传统的田园牧歌式的自然景致,也延伸到了神秘而令人胆怯的荒野之中。本文结合当代环境美学家关于“非美自然”的论述,并参考康德对于纯粹审美判断的阐释,从“距离”与“道德”两个角度对西利亚作品中关于灾难性自然景观的言说进行审美意义上诠释。西利亚坚持以自然的名义欣赏自然,希望借助康德式的纯粹审美还原审美自然灾难的合理性。此外,她选择成为灾难的“旁观者”而非“参与者”,克服了“恐惧”对于审美自然灾难所产生的阻碍,证明了欣赏自然灾难的可行性。分析西利亚作品中所体现的自然审美思想,不仅是对自然文学研究领域的进一步延伸,也是对当代环境美学理论的一次反哺与验证。西利亚对自然灾难的审美言说是一次勇敢的尝试,不仅为人类积极地理解自然灾难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也扩宽了“非美自然”的审美疆域。  相似文献   
66.
文章以描述性的研究方法,从译者的语言风格和自由度两方面对《第22条军规》中译者的痕迹进行考察,证明译者的痕迹是客观存在的,并试图分析其“显形”背后的深层原因。提出对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留下的痕迹,研究者不能一味批评指责,而要在充分观察、认真描述的基础上对其做出科学、客观、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67.
68.
对刑罚意义的不同理解以及对刑罚目的的不同追求直接决定着刑事制裁方式的选择。刑罚的目的是通过加重犯罪所需要的成本来制止犯罪,从而得到最佳的刑罚效益。在刑罚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如何选择有效的刑事制裁方式,以最合理、最小量的刑罚成本投入,最大限度获取刑罚效益,始终是一个难题。从刑罚经济分析的角度,研究犯罪与刑罚的关系,有助于实现刑罚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刑事司法活动成本减少、效益增大,进而更好地惩治犯罪与预防犯罪。  相似文献   
69.
The majority of LGBTQ psychological research focuses on dysfunction. The exclusion of strengths-based perspectives in LGBTQ psychology limits the understanding of LGBTQ mental health. In this article we report experiences that young bisexual and other nonmonosexual people perceive as affirming of their sexual identity. A 28-day, daily diary study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whether bisexual-identified participants encountered positive experiences related to their sexual identity, and which type of experiences they perceived to be positive. Using a constructivist grounded theory approach, participants’ experiences were organized according to a social ecological model. Experiences were reported at the intrapersonal, interpersonal, and institutional levels, but most positive sexual identity experiences occurred at the interpersonal level. Implications for positive health outcome research and the integration of positive psychology with LGBTQ psychology are discussed, as well as study limitations.  相似文献   
70.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明确劳动者的主体意识,确立和发展劳动社会主义的自由文化并以其指导劳动者的意识和行为,让其作用于民主政治和公有制经济,更好地促进劳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制化的发展与巩固,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