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2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31篇
民族学   25篇
人口学   35篇
丛书文集   90篇
理论方法论   35篇
综合类   556篇
社会学   70篇
统计学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新修订的《公司法》在公司的设立制度上进行了重大修改,其中较为显著的是关于公司发起人制度的变动,即降低了设立公司的法定人数最低限额,由此产生了两人公司.从理论和实践操作两方面的弊端来看,两人公司适应我国公司法方面困扰.  相似文献   
42.
作为当时的"流行歌曲",唐宋词具有多种社会功能.就社交功能而言,它一方面继承和发扬了前代文学以诗文交游结社的传统风尚,另一方面,由于内容的生活化和受众的平民化,曲子词在社交场合、社交方式和社交对象等方面又呈现出迥异于传统诗文的面貌特征.  相似文献   
43.
大学新生从入学到基本适应大学环境这一段时间,被称为大学新生的适应期。大学新生能否顺利度过这个适应期,对于整个大学生活都将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对新生进行适应性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文阐述了适应性教育的内涵、意义、目标,并且提出了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思路。  相似文献   
44.
少数民族的变服改饰有三大成因:同一民族适应不同自然环境而改变服饰;为利于族群认同对有图腾意义的部分进行巧妙保留;为呼应文化环境,外来民族变服化俗融于当地民族,包括中原王朝对边疆少数民族文化及其服饰实行移风易俗、相邻民族相互习染借鉴、少数民族服饰影响和改变了整个中华民族服饰。少数民族的变服改饰是少数民族对其他文化的主动接受、被动适应和各民族文化相互习染的结果。  相似文献   
45.
将中国传统乐曲改编为钢琴作品是钢琴音乐创作的重要形式之一,其中的一些曲目已经成为了中国钢琴作品的经其之作。这些改编作品在结构布局、多声思维、钢琴技巧与特色效果等方面呈现出不同于一般钢琴乐曲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46.
从“三维”即交际维、文化维和语言维适应性选择转换的角度出发,对丽江世界遗产景区的英译文进行举隅解读,探讨外宣翻译的“三维”转换。译者在产生译文时,在交际维上应对原语信息进行适当处理,在文化维上应突出文化内涵,在语言维上应注重语言形式和修辞的转换,以此产生“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外宣翻译。  相似文献   
47.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s (VAs) can be useful tools for providing key insights for non-government organisations and other development actors, including governments. Not only can they provide an extensive, ‘landscape-wide’ understanding of vulnerability and its underlying causes in a specific context, but this understanding can be jointly owned by all participants. They can thus be used for designing risk reduction and resilience-building measures, programmes, or projects that affect specific groups within a community or the landscape. Beyond that, VAs can provide a platform that promotes interaction among otherwise disconnected stakeholders, as well as the evidence and argumentation for community groups to engage in advocacy with local and municipal/district authorities. This article draws on our combined experience as development practitioners, and considers what we have learnt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integrating gender issues into VAs.  相似文献   
48.
樊家柏 《云梦学刊》2007,28(6):118-119
大学生从中学进入大学,将面临全新的生活、学习环境。大学新生为了适应新的环境,需要改变行为来保持与坏境的平衡。这种由平衡到不平衡、再由不平衡到平衡的过程,就是适应。  相似文献   
49.
城市青年的职业适应: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开始进入职业领域的大背景下,本文利用问卷调查所得资料,定量描述了处于职业初期的城市青年的职业适应状况,对青年独生子女与同龄非独生子女在职业适应方面的状况进行了比较,并探讨了与青年职业适应相关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青年总体的职业适应状况较好,独生子女青年与非独生子女青年在职业适应方面不存在明显的差别。与青年职业适应状况密切相关的因素主要有青年参加工作时间的长短、青年与同事关系的好坏、青年文化程度的高低以及部分职业类型的性质,而是否独生子女则与青年职业适应的状况无关。  相似文献   
50.
李景林 《河北学刊》2004,24(6):35-39
儒家思想的核心 ,是一种具有教化意义的文化理念。它因任社会生活和民众生活的样态、形式而始终与之保持着一种相切互成的关系。现代以来 ,儒学与现实政治制度的解构 ,是一个历史的进步。但现代儒学和传统研究完全被纳入西方式知识化、专业化的教育体系 ,退居学院化知识性一极 ;而以经典诵习为内容 ,以立志成德、敦民化俗为目的的儒学教育 ,已丧失其寄身之所 ;作为中国社会民众生活样态的传统礼仪礼俗 ,遭到严重破坏 ,不再具有它在自然历史因革连续性中承载完整文化信息的作用。儒学失去了它与社会民众生活之关联的载体。当代中国社会处于一种民众生活“无靠”而理论“游谈无根”的状态。重建文化理念与社会生活的关联性 ,是中国当代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在这一点上 ,传统儒学之关联于民众生活的方式 ,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