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6篇
  免费   511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15篇
民族学   30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15篇
丛书文集   102篇
理论方法论   574篇
综合类   1040篇
社会学   913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143篇
  2017年   151篇
  2016年   151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395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周小刚 《西北人口》2012,33(3):6-11
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在以户籍制度及其衍生的社会福利政策的城乡差异制约下,农民工自身在城市尚难以完全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社会福利,并且由于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和有限性,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仍然是现时期中国义务教育的难点和薄弱环节。这不仅表现在农民工子女获取平等的教育机会和条件需进一步妥善解决,并且对教育过程和教育效果公平又提出新的要求。本文通过2010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工作调查数据,选取户籍为农业户口的进城农民工样本,并对其15周岁以下子女进行性别年龄结构和分布特征分析,通过区分不同年龄段、不同流动类型和不同居住地类型三个维度,对农民工子女的辍学率和就读学校类型等进行深入研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2.
张冬敏  雍岚 《西北人口》2012,33(1):70-74
为测定生育政策调整对陕西省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本文选择四种方案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2010—2080年间陕西省人口年龄结构将面临着劳动人口供给量大幅下降和老年抚养比快速增长两大难题;生育政策的调节方案均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上述两大问题的问题;其中从现在起实行"父母中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家庭可生育两个孩子"的调节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93.
宋健  陶椰 《人口学刊》2012,(5):3-11
家庭生育数量会受到性别偏好的影响,但影响方向和作用机制还未达成共识。文章利用全国城市青年调查数据,对性别偏好和家庭生育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性别偏好并不等同于男孩偏好,其内容呈现出多元化特点;无性别偏好在城市已婚已育青年中所占比重最高。不同性别偏好对家庭生育数量的作用方向和强度有所差异:性别数量双偏好会显著提升家庭生育数量;与无性别偏好相比较,单性别偏好也会提升家庭生育数量,但女孩偏好对家庭生育数量的提升作用更强也更显著。  相似文献   
994.
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于2001年5月在安徽省巢湖市农村地区进行了"安徽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问卷调查,并在2003年11月、2006年12月、2009年6月进行了三次跟踪调查。利用调查数据,对孝文化观念下的农村家庭中子女养老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兄弟姐妹间的养老行为存在示范作用,并对老年人获得子女供养的状况有重要影响。结果表明,无论经济支持还是生活照料,兄弟姐妹分担程度越高,子女个体越有可能提高对老年父母的支持;而子女的分担程度越高,老年父母获得的经济支持和生活照料越多。  相似文献   
995.
中国老年人的居住安排与变化:2000~2006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00年、2006年两次全国性的调查数据,对我国老年人居住安排的特征与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虽然三代同住目前仍是我国老年人最主要的居住安排形式,但该比例正在下降,同时只与配偶同住的比例上升。考察不同特征老年人的居住安排特点以及老年人的居住意愿,以期为家庭养老、社区照料服务等方面的研究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996.
针对既有留守儿童研究把留守儿童作为一个整体,忽视留守儿童内部可能存在的差异性特征,本研究从分离的形式、时间、空间、时机等多个维度来还原具体的亲子分离模式,并藉此考察不同模式的亲子分离在劳动负担、自闭倾向、厌学情绪、学习成绩和主观幸福感五个方面对留守儿童造成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上述五个方面,不同模式的亲子分离对留守儿童所产生的影响呈现出差异。特别是,这种影响具有显著的性别效应,与母亲分离显著影响儿童的自闭倾向、幸福感等主观方面,与父亲分离对儿童的学业表现具有一定的影响。这些论点深化了目前有关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对农民工的家庭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7.
本文在较大规模问卷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对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的社会化结果的比较分析发现。留守儿童在性格特征、基本生活技能、人际交往、规范遵守、奋斗目标、成人角色等六个方面的社会化不及流动儿童。文章最后从社会化主体的角度对这一差异进行了理论分析与解释。  相似文献   
998.
陈国华 《西北人口》2011,32(2):70-74,82
本文利用较大规模问卷抽样调查结果,从社会文化机构接触、大众传媒接触、社团活动参与、课外知识来源渠道四个方面对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的社会教育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比较分析结果一致表明,流动儿童的社会教育要优于留守儿童。文章最后从社会结构制约和家庭教育缺乏两方面分析了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999.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理论在周作人手中开始,也基本在周作人手中成熟。他的儿童本位的文学观至今仍是很有魅力的儿童文学理论话语,尤其是对儿童空想权利的维护,对教训主义的批判,以及对“第三的世界”的独特理解,都极富有现代品格。  相似文献   
1000.
农民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文章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对解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户籍制度、加大财政投入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