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6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虚拟语气的汇总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归纳了表达虚拟语气的一般规律和常见的特殊用法。在总结一般规律后,指出非真实条件句中“if”省略时的注意事项以及“混合虚拟”的现象。常见的特殊用法包括一类特殊动词及其过去分词、同根名词或形容词引导的从句中出现虚拟语气;常见的九种表达虚拟语气的固定句型,通过简析句型、举例、中英文对照突出虚拟语气应用的特征;含蓄表达虚拟法,采用介词短语、动词不定式、分词短语以及根据上下文表达、判断虚拟语气。  相似文献   
62.
与英语不同,在汉语中同一个放置动词可以具有两个不同的论元结构,并且具有何种论元结构与句子所带的时态标记有关。基于事件性谓词假设,本文提出"事件性特征"的概念,解释了汉语放置动词的双论元结构现象,以及论元结构和时态的关系,并指出了汉英放置动词在论元结构上不同特征的原因。  相似文献   
63.
上游犯罪与洗钱罪有着特定的关联。泛滥全球的毒品犯罪以其非法暴利的特征而成为上游犯罪的首选,并对其他洗钱行为入罪产生关联,使得对上游犯罪范围确认上产生了困惑。世界反洗钱法律规定中依照范围大小对上游犯罪进行分类,尤其自“9.11事件”后,上游犯罪被扩张至极限,这又使得其功效与正当性发生了动摇。有鉴于此,我国相关立法应注意协调、统一,并适度扩大上游犯罪的范围。  相似文献   
64.
对于说谎者悖论的最初诊断都指向自我指称。然而,由于其中的自我指称的出错方式太过细微,以至于一直没有被相关研究者观察到,反而转向从其他看起来更重要的逻辑或者哲学要素上去寻求消解。从说谎者悖论的一个衍生悖论重新回到自我指称来观察,发现恰恰是一种注定失败的语义指称意图引发了说谎者悖论。  相似文献   
65.
连谓结构是拉祜语的一个重要语法形式,其语法化受连用谓词数量多少的制约。连用谓词的排列主要以"主要谓词+次要谓词"为参项,这是由其目标先于背景的认知顺序决定的;有的则按时序原则排列。有的连谓结构呈现封闭的内包含模式。"否定副词+主要谓词+次要谓词"是连谓结构否定式的优势语序。  相似文献   
66.
日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在将日语译成汉语时,需要明确两种语言的句子成分,然后按照汉语习惯正确地表达出来.本文就日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句子成分作了对比分析,并对怎样将日语译成汉语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67.
上古汉语中谓词性成分存在无标记转指现象,有些转指是一种临时性的用法,有些转指则产生了新的名词。从转指和名词化的关系看,谓词性成分的无标记转指可以分为临时转指、彻底转指两类。通过对上古汉语中谓词性成分无标记转指现象的考察,可以深化我们对名词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68.
主谓谓语句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特殊句型,其结构复杂,类型多,而英语中却没有此类句型,这给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增添了一定的难度。为此,文章根据汉语主谓谓语句的类型,探讨了其英译。  相似文献   
69.
英汉语主、述位对比与翻译——以《荷塘月色》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功能语法中句子主、述位的划分对研究句子成分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主、述位既是句子语法结构体,又是语言信息的承载体,它们的排列顺序不仅突出了不同信息的重要程度,而且还体现了不同语言的结构特征。在英、汉翻译过程中,只有了解了主、述位在不同语言里所具有的特征和所发挥的作用,才能成功地进行语言间的转换。本文从英、汉两种语言主、述位特点和主、述位推进模式出发,探讨其对句子结构、排列顺序及语篇衔接连贯的影响,并进一步阐释如何利用他们之间的异同进行翻译,真正做到准确、地道地传达原文的风采。  相似文献   
70.
英汉语在时体分类和对时间看法上存在的差异,使英汉语时体分类和语义解释难以一一对应,因而对汉语时体进行语义解释不能直接延用英语的语义解释方式,而必须对汉语时体的语义特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使用中间语言形式化地描述语义特性,才能有效地解决汉英机器翻译中的时体处理问题.汉语的"了"、"过"、"在"、"着"、"起来"和"下去",在语义上相对应,是常用的典型时体标记,以它们为例进行语义对比分析,以时态逻辑为形式化描述手段,较好地体现了汉语时体之间的语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