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0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2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80篇
理论方法论   37篇
综合类   930篇
社会学   32篇
统计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孔子认为,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学而时习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方法;最重要的教学原则是"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的因材施教和"不愤不启、不诽不发"的启发诱导原则.深入研究和继承孔子有关学习方法与教学原则方面的教育思想,并结合现代教育理论,付诸于教学实践,必将有助于我国当前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2.
伦理经济原理与市场经济伦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伦理学和经济学仿佛是互有敌意的兄弟。说它们是兄弟,因为它们都是关于人的行动和决策的理论,都关心行动和决策的合理性和正确性。说它们互有敌意,因为它们的规范性内容似乎是互相矛盾的,伦理学追求至善,而经济学追求效率,至善的东西未必有效率,有效率的东西未必至善;追求至善的好心人未必总是得到好报,追求效率的坏人未必总是得到恶报。怎样解决两者之间的这种矛盾,伦理经济提出了若干基本原理,其中最重要的有:善的三重性(道德、效果和效率)原理;伦理经济的双重性(经济和伦理性质)原理;作为伦理学经济的伦理经济原理(如道德利益相容性原理、普遍利益权重原理等);作为市场经济的伦理预设的伦理经济原理(如契约第三方原理、双重效应原理、超动机原理等)。  相似文献   
43.
加快国有企业资产重组是从整体上搞好国有企业的重要途径。实施国有企业资产重组有五条路子一是以上市公司为核心,通过资产置换与重组,使相关企业的国有资本借壳发展;二是以优势企业为龙头,由优势企业控股劣势企业;三是鼓励国有企业相互投资,参股持股;四是引导集体所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参与;五是对中小型企业的资产重组采取更加灵活的形式。无论采取何种途径,必须以企业自主、优化资源配置、效益优先及运作规范为原则。  相似文献   
44.
教育资源的配置不是各种教育资源的简单分配,而是配置主体基于教育资源的稀缺性,按照教育活动规律的客观要求,以追求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系统目标为取向的一种社会行为。目的性原则、匹配性原则、齐全性原则、人本性原则、效用性原则等是配置主体在配置教育资源时必须遵守的基本的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45.
30年前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以及其他一系列论述,充分表达了邓小平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这一思想背后蕴含着理论、历史、现实等重要依据。邓小平从官僚主义、过分集权等五大现象着手,剖析了我国政治体制所存在的缺陷与弊端,并就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以及主要内容设计了蓝图,还为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确立了多项原则。完整准确地理解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对于评价已有的政治体制改革成果,与时俱进地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6.
竹木家具设计原则和造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竹木家具设计的原则和造型方法,提出了适合新型竹木家具的人体工效学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人性化设计原则、本地化设计原则和手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设计原则,以及借鉴、置换、重构和移植的新型竹木家具造型方法。  相似文献   
47.
Abstract

This paper is devoted to the study of a risk-based optimal investment and proportional reinsurance problem. The surplus process of the insurer and the risky asset process in the financial market are assumed to be general jump-diffusion processes. We use a convex risk measure generated by g-expectation to describe the risk of the terminal wealth with investment and reinsurance. Under the aim of minimizing the risk, the problem is solved by using techniques of stochastic maximum principles. Two interesting special cases are studied and the explicit expressions for optimal strategies and corresponding minimal risks are derived.  相似文献   
48.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discuss some of the leading features of Erving Goffman's action theory as an alternative to the ‘orthodox’ paradigms of sociology, viewed as a structuralist and functionalist science that defines social constructs by their shared rules and values, and as a drifting of action, in the sense of intention, toward an individualistic version. The author examines Goffman's shift of the focus of attention from the boundaries of a social sense of action to the social dialectic of ‘defining a situation’ (W. Thomas) as conducted by the social actors in a renewal of Simmel's ‘empowering covenants’ (wechselwirkung) in the multiple casual social connections that make up the ‘social buzz’ in a society. The author moreover discusses Goffman's action as a kind of playacting regulating cognitive and expressive face-to-face ‘traffic’ between the social actors. This relational dynamic creates an interactive play based on encounters – in which one's opening to another is fraught with risks of deception – regulated by trust as a central resource for social interactions. Trust, in its interpersonal and systemic variants, constitutes a universal social datum and an elementary precondition for social exchanges and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individuals. Trust, thus, functions as comparer between reciprocal expectations and a regulator of freedom tending to the stability of the social system.  相似文献   
49.
康德开创了主体论思维和研究方式,建构了西方近代第一个具有典型性和转折意义的实践哲学。康德实践哲学以自由为核心,将主体性问题研究由认识论提升到主体论的高度,使之由纯粹的认识问题升华为道德实践问题,展示了人的主体能动性的广阔领域和深刻内涵。康德实践哲学对现代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它的局限则暗示人们,建构彻底唯物主义的、科学的实践观,运用实践论思维方式,是建立合理形态的实践哲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0.
军事委婉语不仅仅是修辞现象,是语言学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军事委婉语多为特定的政治目的服务,充分认识其构造方式、语义特征、语用原则、语用功能等有助于我们揭开军事委婉语的表象,认知其真实含义。这对了解军事委婉语的社会功效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