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01篇 |
免费 | 101篇 |
国内免费 | 8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1篇 |
民族学 | 52篇 |
人口学 | 54篇 |
丛书文集 | 334篇 |
理论方法论 | 124篇 |
综合类 | 1863篇 |
社会学 | 419篇 |
统计学 | 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36篇 |
2022年 | 40篇 |
2021年 | 38篇 |
2020年 | 55篇 |
2019年 | 69篇 |
2018年 | 96篇 |
2017年 | 83篇 |
2016年 | 74篇 |
2015年 | 102篇 |
2014年 | 176篇 |
2013年 | 227篇 |
2012年 | 179篇 |
2011年 | 236篇 |
2010年 | 193篇 |
2009年 | 155篇 |
2008年 | 154篇 |
2007年 | 190篇 |
2006年 | 160篇 |
2005年 | 144篇 |
2004年 | 120篇 |
2003年 | 97篇 |
2002年 | 89篇 |
2001年 | 81篇 |
2000年 | 44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Stephanie Schnurr Olga Zayts Andreas Schroeder Catherine Le Coyte‐Hopkins 《Gender, Work and Organization》2020,27(3):414-434
This article illustrates some of the ways in which the notion of (paid) work is actively being gendered, and how these gendering processes take place not only through organizational practices but also in discourses that circulate outside an organization in the private domain. Drawing on 15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women who opted out of their own professional career in order to accompany their husbands on their overseas work assignment to Hong Kong, we demonstrate some of the benefits of using a discourse analytical approach to capturing and identifying the processes through which these women actively (although not necessarily consciously) gender the notion of work, thereby reinforcing the gender order and its male bias. We argue that identifying and making visible these gendered and gendering practices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and a potential trigger for, change both in organizations as well as private contexts. 相似文献
52.
Crispin Thurlow 《Journal of Sociolinguistics》2020,24(3):350-368
Conceptual linearity and analytic parochialism (aka focus) can make it more difficult for sociolinguists or discourse analysts to apprehend the far‐reaching, exploitative ways inequality is nowadays produced. A suitably material‐cum‐materialist class critique certainly entails empirical and phenomenological worlds flagged by, for example, multi‐sited ethnographies but otherwise side‐lined as merely “extra‐situational” in much talk/text‐directed scholarship. I propose we think more geographically by properly engaging spatiality à la Harvey (1990) and especially the radical politics of simultaneity (Massey, 2005)—the literal, “right‐now” connectedness of places and people. To this end, and allied with deepening interest in political economy, I combine the principles of articulation theory with the procedures of commodity chain analysis for picking apart an epitomic, contemporary manifestation of extreme privilege: the business‐class meal. The proposed discourse‐centred commodity chain analysis offers an ecumenical but systematic framework for tracking how commodity fetishism is actually and discursively accomplished (or not) across dispersed voices, stories, and social meanings. 相似文献
53.
54.
论批评性话语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红燕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5,(3)
本文探索了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理论渊源,并论述了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围,最后论文阐述了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研究前景和研究意义,作者认为批评性话语分析在语言学界日益成为一个学术焦点,对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研究能使公众认清话语中隐藏的权力、意识形态的真实面貌,同时在揭露权力话语对公众的欺诈性上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公众对大众语篇的敏感性,培养公众的话语批判意识。 相似文献
55.
"话语"是承载了一定的意识形态的"陈述",中国管理学界完全可以创建自己的学派,可是如果仍然采用主流的方法,虽然也可以称之为中国学派,但谈不上话语权问题。《试论中国管理研究的话语权问题》基于"话语能力"的所谓"策略"实际上是将"中国管理研究话语权策略"演变成"西方主流管理理论在中国进行扩散的策略"。当然,若将学术本土化演变成学术民族主义,将重点放在对西方主流的价值评判与道德批评上,同样无助于"管理的中国理论"话语权的取得——学术研究的话语权应在学术市场的竞争中取得——因此,其策略就只能是理解、宽容与构建学术竞争的公平市场。 相似文献
56.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法学界掀起了一股民间法研究热潮。但民间法研究的使命何在一直暗昧不明,这不能不制约民间法研究的深入和民间法的复兴。当代民间法研究应当肩负探寻民间法的话语系统,推动民间法的合法化,引导民间法与国家法之间的互动,以及重建社会信任系统四大使命,其中,尤应对民间权威给予充分关注,通过对其积极引导和有效规制,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研究使命的践履和法治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57.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发展。建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是新时代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重要任务。从话语价值的维度来说,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有利于驳斥西方社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诘难提供话语支持,为塑造中国式现代化的优良形象提供话语助力,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话语援助。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价值强调了举旗定向功能。从话语历史的维度来说,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经历了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等不同历史阶段的语境,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历史彰显了基因凝定功能。从话语实践的维度来说,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构建凸显摸着石头过河的群众实践和顶层设计的政党实践的有效互动,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实践体现了换羽新生功能。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三重维度构建有助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现代化建设的话语自信,进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58.
自秦汉以降,与社会性质的变化相应,中国社会阶层话语权的发展呈现为三种典型的发展模式:中国封建社会阶层话语权模式、中华民国社会阶层话语权模式与二元社会阶层话语权模式。中国社会阶层话语权模式的嬗变给我们重要启示,同时也为当代中国社会均衡阶层话语权模式的建构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9.
鲍海波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4(2):76-82
在层出不穷的众多媒介事件中,"李刚门"事件影响力之大,影响范围之广,影响深度之深引起国内外广泛的关注,并在多话题范围内展开激烈的讨论。如果将作为年度媒介事件的"李刚门"事件放置于媒介文化文本语境中予以阐释,不仅可见其纷繁复杂的各种媒介文本的高密度聚合,而且其中所形成的话语角力场、话语微权力的匿名表达等更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0.
曾祥敏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4):32-37
以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记叙文口语语篇为研究语料,分析动词情状体对学习者一般过去时时体变异的影响,可以发现学习者主要使用了一般过去时和一般现在时形式。学习者在使用一般过去时形式时更高频率地使用了达成动词和完结动词,其次是状态动词和活动动词;在四种情状体类型中使用一般过去时形式的正确率呈现出了从高到低即达成动词、完结动词、活动动词到状态动词的顺序。研究结果从共时层面支持了情状体优先假设中第一点内容的成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