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0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0篇
民族学   13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44篇
理论方法论   25篇
综合类   640篇
社会学   7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和早期领导人,陈独秀早在大革命时期就开始对农民问题进行了探索与思考,从而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农民思想。他的农民思想虽然包括一些错误的观点,对农民运动起了阻碍作用,对国民革命的失败产生了影响,但是也包含有许多先见性的思想,如分析了农民的阶级性、对革命的态度,提出了农民政策,为当时农民问题的解决作出了一定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52.
宗法纲常等传统伦理通常被视为封建流毒和现代化的障碍,受到激进思想家的批判,但陈三立、陈寅恪父子却依然坚信家族制度和传统伦理的价值。在他们看来,宗法纲常不仅无阻于求富求强,而且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应当固守勿失。  相似文献   
53.
吴忠良 《东方论坛》2008,(6):107-111
陈训慈与竺可桢谊属师生,两人虽并未长期共事,但曾在国立浙江大学共事数年。在很多事情上,陈训慈都是竭尽所能替竺可桢排忧解难。如在竺可桢出掌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创办龙泉分校,为浙江大学提供各种信息等事情上,陈训慈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4.
人力资本与教授收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自从建国以来 ,教授收入一直是下降的。改革后 ,教授收入总体上低于其人力资本价值的状况仍未得到扭转。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根本原因在于传统的高等教育体制不合理与无效率 ;在于高教领域里缺少激励—约束机制 ;冗员过多 ,而在分配上又向非教学人员倾斜 ;在于高校间缺少竞争与淘汰机制 ,使教育家兼企业家型的校长无法形成 ,也无人对教授的人力资本进行负责的评价。现行职称评定体系存在着严重的弊端 ,导致教授“市场”出现“柠檬市场”。在短期内因退出障碍虽不会出现“劣币逐良币” ,但在长期内 ,教授学术水平下降则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55.
李白对陈子昂非常敬佩,二人在诗歌创作、诗歌艺术主张等方面都有继承关系。李白以复古为革新的文学主张和创作实践与陈子昂一脉相承。李白曾经认真模仿过陈子昂的诗歌,在具体的诗歌语言技巧和构思方面的学习则更多。  相似文献   
56.
陈望道是一位对中国学术事业发展卓有贡献的学者、教育家。他的一生基本上在复旦大学度过.他对复旦大学的贡献很大,其中之一便是把复旦的新闻院系建成了中国新闻院系中历史最悠久、唯一薪火不断的院系。陈望道早期从事办刊物、开书铺的实践,对他新闻教育思想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关联性。他是复旦大学新闻系的创办者之一,他的新闻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由他确定的系铭——“好学力行”四个字上。好学力行,成了复旦大学新闻教育的优良传统和教育目标。陈望道对复旦新闻系所作的开拓性建设,实际上也是对我国新闻教育的建设性贡献。  相似文献   
57.
1940年9月至1943年2月,陈诚实际主政湖北。陈诚新湖北建设思想中最深刻最具特点者有五:一是“建设国家,才是我们一贯的目的”之建设目的论。二是“一切建设应以文化建设为先锋”的文化建设先锋观。三是把武汉建设成为中西部之中心城市是新湖北建设的核心构件的发展战略。四是“政府不可侵犯人民应享的权利”的分明系统思想。五是立足抗战现实,新湖北建设从鄂西北着手的务实精神和作风。限于抗战的历史时期,陈诚新湖北建设思想的贯彻与实践仅及鄂西,但省府迁地恩施一派繁荣,鄂西建设得以较好、较快发展,却是最生动的注脚。  相似文献   
58.
真实是现实主义文学的生命和灵魂,也是众多以现实主义为宗旨的作家努力追求的创作目标。在当代文学发展的不同时期,由于客观环境的制约和作家主观认识的差异,现实主义的真实性在创作中呈现出不同的表现。作为“十七年”文学代表作家的柳青遵奉在先进世界观指导下的真实观,而新时期文学代表作家陈忠实更注重以独特的生命体验去超越时代和政治局限,描写生活的多面性和复杂性,追求历史的本质真实。  相似文献   
59.
文章运用还原研究的方法 ,返回到陈独秀“五四”时期理论建设原始形态中去 ,对其功利主义和审美论的文学观念进行理论探讨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陈独秀两种看起来自相矛盾的文学观念统一于“人的解放”的新见解。文章有意识地将陈独秀与“五四”一代人的理论倡导和实践联系在一起进行考察 ,企盼借此为人们认识和理解陈独秀以至整个“五四”新文学理论建设中的“二律背反”现象 ,提供一个通解  相似文献   
60.
1915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条”,使中国社会各阶层普遍感到了严重的威胁。中国新式知识精英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胡适等人作出了各具特色的应对,从总体上看,他们这时的救国主张还是较为含糊、朦胧的,但他们都在努力寻找救国的方案,开始认识到对人民进行启蒙、提高国民觉悟的重要性,从而开始了他们改造国民性的伟大工程。而在教育人民和启发青年觉悟的问题上,这时他们所崇尚和提出的,仍然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民权学说,这也是他们在其后的新文化运动中成为同路人的重要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