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15篇
  免费   864篇
  国内免费   95篇
管理学   173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344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254篇
丛书文集   1205篇
理论方法论   940篇
综合类   7144篇
社会学   1569篇
统计学   441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60篇
  2022年   152篇
  2021年   208篇
  2020年   236篇
  2019年   232篇
  2018年   269篇
  2017年   251篇
  2016年   247篇
  2015年   237篇
  2014年   535篇
  2013年   986篇
  2012年   664篇
  2011年   714篇
  2010年   596篇
  2009年   561篇
  2008年   612篇
  2007年   779篇
  2006年   773篇
  2005年   679篇
  2004年   646篇
  2003年   621篇
  2002年   507篇
  2001年   394篇
  2000年   264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63篇
  1984年   80篇
  1983年   54篇
  1982年   52篇
  1981年   32篇
  1980年   48篇
  1979年   45篇
  1978年   50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河湟地区是青藏高原东向开放的门户,是历史上多民族迁徙往来的十字走廊,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史料梳理,提出“河曲民族走廊”之说,并对其形成作了追溯。  相似文献   
42.
纵观萧红的一生,漂泊是她无法逃脱的命运,漂泊感也就成了她终生化解不开的情结.由此产生的漂泊意识浸润在她众多的作品中,成为她表现生活的独特视角,因而成就了萧红小说在女性文学史乃至现代文学史上无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恒久的艺术魅力.究其形成的原因,又是与萧红童年的生活环境、所处的文化背景以及民族危机紧密相关.本文就是从以上三个方面具体阐释漂泊意识与萧红小说创作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43.
田勤耘 《南都学坛》2007,27(2):36-39
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别具特色和风格的哲学思维形态。它被统治阶级奉为官方哲学,长达六七百年之久,支配着我国经济、政治以及文化思想的发展。由于它构建了一套严谨的极具思辨性的理论体系,把先前儒家所提出的伦理纲常上升到宇宙本体论的高度,从而强化了爱国主义,反映了时代的共同价值取向,提升了中华民族对于崇高精神境界的追求,正是这些承担并体现了形成与发展中的中华民族精神,是锤炼和塑造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土壤。  相似文献   
44.
创业企业的成长动力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业企业的成长,具有不同于一般企业的特殊性。创业企业由成立转向成长,"持续创新"的动力起到关键作用。从企业成长的资源决定论出发,分析由制度环境、社会网络、创业者、信息、风险资金、技术或管理成果等等组成的创业企业成长的动力系统。不确定性往往会给创业企业的成长动力带来"侵蚀"效应。进行"战略因应式"变革或创新,是应对不确定性,保证企业持续成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5.
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美术教育以发展学生的艺术素养、人文素养及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主要目标。新标准要求下的美术教育与传统美术教育相比,教学过程具有学生中心性、综合性、过程性、实践性、开放性、创造性、师生互动性、美育性、兴趣性和个性性等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46.
艺术的本质在于其精神性,从艺术和时代精神的相互关系中去确立划分艺术形态的标准是符合艺术本质的.按照艺术所包含的精神内容的不同,艺术形态可分为神性艺术、人性艺术和理性艺术,以丰富的艺术史例可以说明其特征.  相似文献   
47.
In the ten-year period from 1990 to 1999, children's consumption has increased dramatically in proportion to family income. In 85% of urban families, children's average consumption is equal to one third or more of the family's income. Resources are being directed to children's food and dietary supplements, toys, travel, computers and other electronic equipment, and educational resources. Children perceive that they have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family's financial decision-making. Problems related to children's consumption include indulgence in unnecessary or harmful purchases, and conspicuous consumption that cannot be sustained by the family's income. While some child-focused spending is viewed as enriching development, other expenditures may harm the family's economic well-being and foster an overly materialistic outlook among children.  相似文献   
48.
《易大传》总结了先秦时期的朴素辩证法,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体系,取得了独特的成就。主要是:发展了阴阳概念,使之上升为表述事物对立同一关系普遍原理的哲学范畴;研究了对立面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推动事物发展的作用,着重揭示了对立双方的交感、和谐是生命流程之创造、发展的根据;赋予辩证发展观以价值意义,并提炼为“刚健、笃实、辉光、日新”的“健行”精神,从而对于人生意义具有重大影响。这就奠定了中国古代哲学朴素辩证方法的理论基础,使中国古代哲学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与独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49.
严复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终身致力于教育救国事业。1906年,他应安徽巡抚诚勋和学界名流姚永概的极力邀请,出任安徽高等学堂监督,并协助创建省师范学堂,对安徽的高等教育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为安徽近代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50.
唐代题画诗审美时空的层次构成具有多重性,它融合了客观物理时空和中国画时空的特性,成为一种特殊的诗歌审美时空。在唐代山水题画诗中,诗人对画面时间二度审美,将画面凝固性的时间转化为永恒性和超越性的时间,给画面时间赋予了生命意识内涵。唐代山水题画诗中的空间则具有广远性和包容性的审美特点。广远性的特点显示出中国诗与画在空间意识上的相通,包容性则不但体现了诗人对绘画空间的二度审美,而且折射出诗人主体对外在空间驾驭、掌握乃至与其融合的理想。唐代山水题画诗隐逸的诗旨和诗中所表现出来的迷茫心态,体现了中国画时空的不确定性所造成的审美心理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