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1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39篇
管理学   109篇
民族学   18篇
人口学   34篇
丛书文集   325篇
理论方法论   97篇
综合类   2252篇
社会学   170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184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206篇
  2010年   169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221篇
  2007年   216篇
  2006年   250篇
  2005年   223篇
  2004年   182篇
  2003年   178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91.
对家庭暴力的心理学视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家庭暴力问题及其成因。文章涉及心理学理论对家庭暴力成因的分析,家庭暴力中施虐者和受虐者的心理特质分析,暴力发生过程双方心理发展变化过程,文章还对运用心理学知识防止家庭暴力的一再发生做了探讨,以期能为受虐妇女提供心理支持与帮助。  相似文献   
992.
徐坤在小说<厨房>中以一个残缺的爱情故事阐释了现代商业语境中女性的生存境遇--她们面临着男权社会的歧视与重压,无力挣脱长久以来形成的女性心理定式,在进入社会与回归家庭中徘徊彷徨.女性解放面临严重的危机.作品显示了徐坤强烈的女性关怀.  相似文献   
993.
社会发展对外语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对传统的教学法提出了挑战。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 ,是当前教育专家及教育工作者着重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欣赏英语、赏析课文 ,让学生觉得英语是一种美文 ,从中得到美的感受 ,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94.
本文是作者为导演话剧《我爱莫扎特》所作的导演阐述(该剧参加’95广东国际艺术节获导演一等奖)。作者先对剧本的叙述结构、心理结构、哲理结构与形象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了排演该剧在视觉形象、听觉形象及演员表演等方面的处理构想。  相似文献   
995.
以弗罗伊德文学创作动机理论为支撑,以巴金的《家》为个案,分析了童年经验对作家创作动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6.
社会文化心态的意蕴指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社会文化心态的意蕴指向 ,先哲们进行了苦苦探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作了原则性阐释。据此 ,笔者以历史唯物论、文化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三者相结合为视角 ,界定了社会文化心态的含义。认为 ,社会文化心态是指反映特定文化境域且具有自发性质的社会文化心理氛围 ;指社会倾向性强烈且具有公众特征的届时文化行为意向及社会心理动态形式 ;指介于社会心理与社会意识形态间的社会普通意识  相似文献   
997.
小说写作中 ,细节描写不可或缺 ,尤其是心理细节更显得举足轻重。现代意识和思维观念不断更新 ,作家审美观照和读者接受心理逐渐趋于成熟 ,小说心理细节写作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 ,其写作审美价值与日俱增 ,小说心理细节以其独特的审美功能 ,完善和丰富着小说写作理论  相似文献   
998.
本文通过对常州地区小学心理教育现状的调查 ,分析了当前制约常州地区小学心理教育的主要因素 ,并提出相应对策 ,以期能对学校心理教育的实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99.
生涯辅导的理论渊源与方法辨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生涯辅导指向人的发展的终极关怀。学生的生涯辅导对我国高校来说是具有开创性的新课题,而生涯辅导的理论渊源庞杂相糅,与职业指导和心理咨询既相互贯通,又相互区别,因此对其理论的梳理和方法论的辨析以及模式构建原则的探究是迫切需要的。  相似文献   
1000.
王阳明作为中国古代心学的集大成者 ,其心学修养理论 ,详尽而系统地阐述了道德养成中知、情、意、行的交互作用和相互关系 ,特别是在道德养成的高难环节 ,即道德的自律与践行两方面畅发其意 ,赋予了主体巨大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抓住了道德养成问题在理论上的重点和实践中的难点 ,其心学修养理论具有不可移易的超时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