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5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44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The most salient or peak aspect of a service experience often defines customer perceptions of the service. Across two studies, using the same novel form of a scenario‐based experiment, we investigate the design of peak events in a service sequence by testing how anticipated and surprised peaks influence customer perceptions. Study 1 captures the immediate reactions of participants and Study 2 surveys participants a week later. In both studies, we find a main effect for the temporal peak placement, confirming the positive influence of a strong peak ending. When assessing the peak design strategies of surprise and anticipation, we find in Study 1 that surprise and anticipation moderate the temporal peak placement (e.g., early peak vs. late peak) on overall customer perceptions, with the surprise peak at the end of an experience yielding the strongest effect. In Study 2 we see that the remembered experience of a surprise peak positively affects customer perceptions compared to an anticipated peak regardless of the temporal placement of the peak. We also find that the infusion of a surprise peak ending has a lasting effect that amplifies the peak‐end effect of remembered experiences. Drawing on these findings, we discuss the role of surprise, anticipation, and sequence effects in experience design strategy.  相似文献   
32.
软件体系结构作为一种框架,不仅仅定义并规范了开发和实现软件产品所必需的技术层面互动,而且还包含团体与个人之间的互动.软件体系结构中的5项组织原则能够很好地协调好架构与组织的关系,是保证架构能长期成功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3.
最近几年中国经济受到了消费需求疲软的冲击 ,在居民收入增加的同时 ,消费需求却没有相应地增长 ,而居民储蓄在大量增加。已经有大量的文献对这种情况进行了研究 ,笔者构建了一个预防性储蓄模型 ,并以此为理论基础 ,详细分析了中国经济转轨过程中 ,由于不确定性的增加 ,居民的预防性储蓄随之增加 ,说明这是中国居民消费需求疲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4.
Abstract

The article presents an empirical exercise about predictions in child welfare. In the exercise, social workers imagined letters which they could receive from a child and his/her parents in five years’ time. The children had been in care for one year at the moment of letter-writing. When the social workers wrote the imaginary letters, they used their professional imagination, based on practice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and were involved in a role-play. The analysis of the letters (34 from ‘children’ and 33 letters from ‘parents’) demonstrates four themes shared by the letters: ordinary life, family contacts and return home, social problems as shadows and assessment of the placement. Two narratives were performed: the narrative of future of ordinary life and that of the troubles. It is suggested that imaginary letters are helpful in highlighting practitioners’ sense of the future, professional imagination as well as the empowering and critical points in practice.  相似文献   
35.
廖明球  王明哲 《统计研究》2013,30(2):102-108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受市场供求关系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产品的价格会发生波动。这样,研究一种产品,特别是多种产品的价格变动对其它产品的价格影响,以及对综合价格指数的影响,就显得尤为必要。目前我国应用较多的价格影响模型主要是利用投入产出模型研究一些产品价格变动对另一些产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本文试图将投入产出模型与计量经济模型结合起来,不仅研究一些产品价格变动对另一些产品价格的影响,而且研究这些产品价格变动对综合价格指数(包括总产品价格指数、消费价格指数、投资价格指数)的影响预期,并结合北京市能源和水价格变动影响的案例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多产品价格影响模型的应用提供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36.
以问卷词查和个案调查所得资料为依据,综合运用定量与定性的研究方法(以定量研究为主),从农村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支付能力、对孩子的教育期望以及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满意度四个方面,描述、分析农村父母对其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心理态度及行为选择方式,揭示了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今后改革的一些基本思路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7.
口译理解过程中的心理噪音及其对口译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口译译员在双语交际过程中扮演着中间人的角色。由于其身份的必要性和工作的特殊性,国内外出版的口译论著和译著中在论及口译理解时都要求译员做到:听力好;精通讲话者所用的语言;熟悉讲话者所属国的文化背景;了解讲话者所属国在发音和用词方面的特点;了解讲话的主题并且具备广博的学识。然而,在口译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仅做到这些,有时仍然难以胜任工作。究其原因,祸首乃口译理解过程中的“心理噪音”。本文用口译实例阐述了由于译员缺乏心理期待或作出错误预测而造成的“心理噪音”在口译理解过程中产生的负面影响,用认知心理学、语用学和巴黎释意派理论分析其作用的原因,并探讨了在口译教学过程中如何设计有针对性地训练和练习。  相似文献   
38.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的经济高速增长,但是在经济繁荣的背后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出现了流动性过剩和虚拟财富市场泡沫化倾向。事实上,这两种情况的出现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政治、经济和社会诸多问题的集中体现。因此,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大的历史视角,把社会作为大的系统综合治理才行。  相似文献   
39.
海德格尔死亡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德格尔认为 ,人的存在乃是走向死亡的存在 ,即“向死而在”。死亡是此在的终点。然而 ,作为此在的终点的死亡 ,不间断地贯穿于人的存在中。死亡是人的存在的最固有、最根本、最亲自、最本已的可能性 ,因为没有人可以代替别人去死 ,也没有人可以剥夺别人的死亡。直面死亡应成为此在由非本真状态向本真状态过渡的桥梁。承受死亡 ,体验死亡 ,“先行到死亡中去” ,勇敢地承担起责任与自由 ,这才是人的存在的本真性。只有“直面死亡” ,才能懂得生存的意义 ,才能更有意义的生存  相似文献   
40.
知觉问题在海德格尔学说研究领域中当属于十分冷僻的话题。究其缘由,一方面在于多数情况下海德格尔本人对于一般意义上的知觉理解持否定的态度并且很少对其做专门的阐述;另一方面则在于在研究者当中普遍接受了由此前这种表面现象所导致的一种刻板印象,即以为知觉问题在海德格尔这里不过是个已经被解构掉的“区域性”问题。事实上问题并非如此。无论对于承认或是不承认知觉问题对于海德格尔存在学说具有贯穿始终的特殊意义的研究者而言,他们无一例外都错过了对于vernehmen这个海德格尔称之为“知觉”的概念本身的把握和理解。而这正是本文找到的开启海德格尔学说中知觉问题大门的钥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