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6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85篇
理论方法论   66篇
综合类   471篇
社会学   3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高云球 《北方论丛》2006,(3):127-130
普遍的实在和终极实在的问题在哲学史占有显赫的位置。早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时代它就是哲学的中心和重点。到了中世纪末期,西方兴起了旷日持久的唯名论和唯实论的争论,是古老话题的新篇章。唯名论主张个体才是真实的,唯实论坚持类具有实在性。最后以唯名论的暂时胜利而告终。这一结局给近代科学的发展以极大的推动力。但是,20世纪的科学前沿成果却对以往的信念是一种挑战。新型需要哲学的概括。怀特海的过程哲学正是在本体论的高度,以全新的视角,论证了类或整体性事物同样具有实在性。并且明确给出了类的实在性的实现方式即凸显。从而带来了现代版唯实论的复活。  相似文献   
72.
针对底层写作所面临的问题,我们应该辨析底层写作与“纯文学”思潮的关系,它们虽然取向不同,但在某些方面是一致的,底层写作不能无视“纯文学”在形式探索等方面的成就;底层写作与“左翼文学”传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只有充分借鉴“左翼文学”的经验与教训,底层写作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73.
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沧浪之水》讲述的是一个“组织部又来了个年轻人”的故事,是对这一主题的续写和改编,也是对“年轻人”和“人”的又一次重新想象。同时,《沧浪之水》是在“新写实”之后现实主义创作的又一次尝试,它在再一次充分地释放现实主义能量的同时,也同样受到了这一写作方式的限制。这一限制既体现在小说的创作当中,也体现在批评家的批评文本里。  相似文献   
74.
尽管韦勒克说现实主义的理论是极为拙劣的美学,但是针对现实主义/写实主义以及文学史出现过的其他流派,我们应该以历史主义的标准来评价,而不是用后来发展起来的审美趣味来评价其价值。五四时期的写实主义理论是在一种开放的语境中形成的,不同观点之间的差异构成了它的开放形态,它打破了旧文学模式的封闭樊篱,使文学可以直接面对现实生活;它直接参与社会变革而不是在审美王国中自我陶醉;它应合社会思潮、参与思想论争,使文学产生震撼人心的社会效应,而不是在形式技巧的游戏中自生自灭。因此,从历史的视角看,五四时期的写实主义并不像韦勒克所说的那么拙劣,而是具有推动历史变革的力量的。  相似文献   
75.
Computer simulations are increasingly used within various fields of the social sciences, including analytical sociology and computational social science. However, the method has yet to fully find its place within critical realism, generally regarded as reductionist and methodological individualist and thus inadequate to the task of grasping the full and enigmatic complexity of social life. This article contributes to the discussion by suggesting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computer simulations in the social realm. Instead of representing reality, simulations are seen as a way of boosting abstraction by enabling us to isolate and study the effects of emergent mechanisms. The need for such tools is growing more urgent in an age characterized by rapid change and global networks of causal interrelation. Hence there is a need not only for new tools to deal with causal complexity within critical realism, but also for a critical realist perspective to fill the meta‐theoretical vacuum on which the simulation approach is largely based. The approach developed here provides a challenge to the predominant ways in which simulations are utilized today, with increasingly sophisticated models aiming towards realistic representation on the basis of empirical data.  相似文献   
76.
《孙子兵法》是杰出的现实主义军事著作,其中也饱含着诸多理想主义的成分。其具体内容包括:“保国安民”的远大政治理想、“全胜易胜”的战略理想境界、“上下同欲”的理想治军模式、“五德兼备”的完美将帅素养等。同时,孙子将他的理想主义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之上,强调“仁义与诡诈的结合”“全胜与破胜的结合”“教化与法制的结合”“完美与理性的结合”等。此种理想与现实有机结合的思维方法和思想方法,不仅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当今“中国梦”的实现也有着深刻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7.
《国画》向来被视为官场小说的代表作,但《国画》绝非一般 所理解的典型意义上的官场小说,它有着过于丰富驳杂的小说内涵。以 官场为题材、以官场生活为主要表现对象,《国画》的诉求和心思却远 在官场之外,浸透着对于人性、人情、世情等的深刻洞察和细致呈现, 从而成为一部书写官场“内心”的力作。在这个意义上,《国画》拓展 了现实主义写作的内涵,成为官场小说辉煌的起点。在《人民的名义》 风行之时,再思或重提《国画》尤有必要。  相似文献   
78.
在马基雅维里的研究领域存在着一个共识,即马基雅维里是一个现实主义的政治思想家。这可能也是马基雅维里的方法论内核。但是,《君主论》最后一章的叙述、修辞和论证却无不表明,马基雅维里思想中包含着某种“不太现实”的成分。并且,按照休谟等人的看法,马基雅维里的“新方法和新秩序”,并没有触及现实的力量,只是一种对现实的邪恶想象,甚至或许只是一种“邪恶”的“乌托邦”。因此,似乎更应该将马基雅维里的现实主义理解为某种“极端主义”。但更进一步说,极端主义也只是理论层面的设定,在实践上马基雅维里却是要用“极端”的手法,造成一个“正常”的幻觉。  相似文献   
79.
论文基于对马基雅维里《君主论》一书的结构的深入分析,论证了第15章在《君主论》一书中的承前启后的核心地位。在此基础上,论文着重分析了第15章中马基雅维里的现实主义的政治学方法原则,并深入论证了他基于这一方法原则所构建起来的“新道德”。论文最后还对马基雅维里在16-19章中的一些具体的道德论述,按照他的“新道德”观做了分析和阐明。  相似文献   
80.
熊亮 《东方论坛》2016,(2):66-71
制度现实主义是现实主义向自由主义的有限靠近。它是中美两国的现实抉择,它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它有利于促进国际法所蕴含的正义价值观的发展、国际立法重心的转变、凸显国际法的“法律”本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保障国际法的运行以及更好地理解国际法现象。尽管制度现实主义没有完全摆脱现实主义的本质,但至少就目前而言,它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和国际法的积极影响大于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