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68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1.
作为城市和城市特定区域内标志性符号的城市公共空间,历来扮演着政治宣传和教化使者及人文景观的双重角色。经济发展的需求、土地资源匮乏的日益凸显以及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公共空间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先例,迫使我们对本国城市公共空间功能进行重新发掘和定位。不难发现,以经济发展为导向,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兼具现代化主题的城市公共空间,应是当代城市公共空间再造的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法治进程将是一个复杂而艰苦的过程 ,其中有社会政治经济的“先天”不足 ,也有来自伦理道德方面的阻碍。重构社会伦理构架 ,即坚持群体道德优先、注重官德重于民德、建立道德回报机制、规范伦理制度 ,以利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是我们必须认真探讨的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13.
《去吧,摩西》中的短篇小说《熊》在看似简单明晰的文本背后,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观念。尤其是带有强烈议论性质的第四部分,其叙事不仅暗示了小说审美风格的转变,而且体现了福克纳小说人学救赎观念与生态伦理思想的交汇融合。强调自然生态环境是人存在的重要组成部分,表达对自然生态环境宗教般虔诚的敬畏情怀构成了小说《熊》的生态伦理观念的第一层内涵。强烈批判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和现代工业文明对荒野和自然的破坏,深化宗教人学意义上的罪恶与救赎的观念构成了《熊》生态伦理观念的第二层内涵。此外,《熊》还传达出了福克纳强烈的拯救与重建人的本质的愿望。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随着宏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出现了一些阻碍其充分发挥服务农村经济职能的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揭示问题根源 ,对各金融主体重新进行功能定位 ,提出农发行进行双轨制改革 ,创建新型一体化农信社 ,成立专业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 ,并试图引入农业补贴等 ,以助于打破金融压制 ,促进金融深化 ,重建农村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5.
国家重建是现代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对后发现代化国家而言,国家重建往往成为其现代化顺利推进的先决条件.本文通过对德国和日本两国现代化启动阶段的分析与研究,探讨了国家重建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指出国家政权是两国现代化全面启动与推进的过程中贯穿始终的核心力量.  相似文献   
16.
当前,乡土教育缺失引致的社会成员素质缺失及其乡土文化边缘化的现象日益凸显。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我们有必要重建乡土教育及其民族的位育之道。以潘光旦先生的位育之道分析为切入点,加强我国现代乡土教育的基本理论及研究。以继承、发展和优化中华民族的位育之道。  相似文献   
17.
文学和文化经典在全球化信息时代的今天屡遭解构和戏说,不断经受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如何在新的文化境遇中重新认识经典的本质和文化特性、反思经典的文化功能?在跨文化的语境下审视经典的形成和流变、意义的解构和重建,既是比较文学研究的胜场,同时也可以推动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当前国际灾后住房重建政策已经由建造住房、解决居住问题转向综合性重建,并协调运用公房重建、个人自力重建、社区重建、永久性简易住房等多种重建方式,形成了一套整合性的重建机制.基于此,本文介绍了国际住房重建政策的成功经验和教训,提出了我国住房重建政策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执政党的自身建设。自觉地将改造主、客观世界统一起来,成为我党构建和谐社会,保持先进性、永葆青春与活力的根本性问题。重视并加强对主观世界的改造,建立健全长效的改造机制是执政党自身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诗学的两个前沿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诗学面临两大前沿问题实现“精神大解放”以后的诗歌精神重建和实现“诗体大解放”以后的诗体重建。当前诗歌精神重建的中心,是对于诗歌与社会、时代关系的科学性把握。提升自由诗、完善现代格律诗、增多诗体是诗体重建的三个美学使命。两个前沿问题关系到新诗的兴衰,甚至关系到新诗的生死存亡,现代诗学界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