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25篇
  免费   257篇
  国内免费   37篇
管理学   12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62篇
人口学   1154篇
丛书文集   536篇
理论方法论   287篇
综合类   3680篇
社会学   208篇
统计学   37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63篇
  2015年   167篇
  2014年   390篇
  2013年   478篇
  2012年   400篇
  2011年   475篇
  2010年   412篇
  2009年   371篇
  2008年   368篇
  2007年   489篇
  2006年   443篇
  2005年   403篇
  2004年   340篇
  2003年   302篇
  2002年   226篇
  2001年   205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自社会学创建以来,社会—经济结构和文化的关系问题就一直吸引着社会学家们的注意力,但不同的学者对这一问题各抒己见。韦伯命题则强调经济的驱动力来源于文化的促进。以东北文化选择的过程和作用为研究个案,进一步讨论区域经济与地域文化的关系,为解析韦伯命题寻求另一个角度。认为,世俗文化对经济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之外,独特的区域经济也对区域文化产生着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2.
长三角近海海洋环境管理立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凤  赵晶晶 《东方论坛》2008,(1):106-111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海洋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但同时其近海也饱受海水水质恶化、赤潮灾害频发、海洋生态非健康等环境问题的困扰。长三角近海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一种特殊的环境管理方式,即区域海洋环境管理,这是海洋环境管理理论不断发展创新的成果,可以起到解决自然区域与行政区划之间的矛盾、协调多方利益和中观管理的有益补充作用。本文拟探讨通过贯彻区域海洋环境管理理念,创设适用于长三角毗邻海域的、针对海洋环境管理的区域性法律文件,来治理与维护这一海洋区域的环境,从而为其海洋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提供良好的环境依托,使发展走上可持续的道路。  相似文献   
63.
在长江三角洲新一轮的沿江开发中,镇江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应制定科学的沿江开发规划,实施扬长避短、错位发展战略,区域联动、优势互补策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速沿江产业带的建设。  相似文献   
64.
高校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聚集和培养人才、推动科技进步和促进社会文明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创新办学体制、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国际合作、确保经费投入等手段,充分发挥其职能,是21世纪高校自身改革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双重需要。  相似文献   
65.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日益拉大 ,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从缩小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必要性入手 ,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产生原因 ,并就新形势下如何尽快缩小我国区域经济差距问题 ,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66.
汤显祖的《邯郸记》加强了世俗内容和文人自身命运的体验,以及地域色彩的渲染,因而成为一部跨越时空依然余香缭绕的珍品。  相似文献   
67.
贵州省主导产业选择的投入产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地选择主导产业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贵州省投入产出表为依据,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进行探讨,为贵州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提供经济学意义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8.
中国人口性别结构的区域差异及演变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性别构成是影响人类婚姻、人口再生产的基本因素,也影响国家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也是编制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人民生活、劳动、城乡建设等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同时对于中国当前正在进行的和谐社会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中国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及2005年1%人口抽样资料分析了中国总人口性别比演变动态及地理分布特征。表明:(1)中国在历史上是一个性别比偏高的国家,新中国总人口性别比呈下降趋势;(2)1953到2005年,年龄性别比曲线越来越平稳,性别比最高峰值呈现有低龄组向中龄组及高龄组转移的趋势;(3)各省区之间及城乡之间的性别结构差异由大变小;(4)山区性别比高于平原。重工业城市高于其他城市。大城市高于小城市。  相似文献   
69.
论地方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高等教育不仅是教书育人,而且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地方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发展也不是简单的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即区域经济为地方高等教育提供物质保障,地方高等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70.
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水平的特殊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辉 《人口学刊》2008,(2):38-43
20世纪末期,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水平达到50%以上,超过东北地区工业化水平,也超过全国人口城市化平均水平,但目前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明显存在着城市现代化基础相对薄弱,工业化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水平超前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现象是我国区域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的特有现象,其特征表现为:从发展趋势看,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增长速度放缓;从国内外比较看,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水平较高的优势已不复存在;从城市化质量指标看,东北地区城市经济总量和城市竞争力相对较低。东北地区的人口城市化虚高问题,在制定人口发展战略乃至实施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中,尤其需要深入研究并认真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