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1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35篇
管理学   107篇
民族学   26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78篇
丛书文集   273篇
理论方法论   144篇
综合类   1800篇
社会学   171篇
统计学   13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212篇
  2011年   210篇
  2010年   193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206篇
  2007年   195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分析了我国农村居民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需求侧的演变特点与规律,认为当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恩格尔系数达到小康水平时,满足最低农业生产所需的生产资料和基本温饱的生活资料,不会因为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同比率提高;而满足高效率、享受型、健康型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需求却大幅度增长,此时“供给侧”对商品种类和服务种类的供给创新与发展,成为刺激和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今后应在科技、高效、享受、智能、健康等范畴和方面,提升供给侧对农村居民所需商品和服务的创新和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72.
经济补偿是农村居民大病保险的基本职责,经济补偿能力是履行该职责的前提和基础,经济补偿效果是履行该职责的具体体现。利用江苏省5个样本地区的实地调研数据,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评估了各地大病保险的经济补偿能力,从大病保险的受益面、患者个人自付比例、大病保险基金使用率等指标综合衡量各地大病保险的经济补偿效果。研究发现,医疗费用、筹资机制、政策设计等多种主客观因素共同约束着大病保险经济补偿能力和补偿效果的发挥,亟需从补偿主体的衔接、大病费用的控制、筹资机制的建设、大病保险的服务等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73.
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影响因素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民出行方式选择事关家庭能源消费,对于节能减排目标实现具有重要影响。基于个体、群体两个对象,从主观、客观两个视角梳理了居民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深入阐明了各影响因素的概念、相互联系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目前该领域的研究趋势正在由主观因素转变到客观因素,从个体因素转变到群体因素,且存在以下不足之处:若干心理变量的解释和作用机制仍存在争议;缺乏行为的社会网络构建和扩散分析;过度依赖经典的“刺激-反应”行为主义模式和“成本-收益”的理性决策架构;缺乏由行为到态度等心理变量的逆向反馈分析。未来应结合中国国情,通过系统学和社会网络的方法探究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动机、实施、强化、约束、反馈、路径及扩散等动态过程,并引入实验法来加强引导政策的研究。  相似文献   
74.
水果和蔬菜是为人体提供矿物质、维生素、膳食纤维等营养元素的重要农产品,我国居民饮食中普遍存在着能量相对过剩、果蔬摄入量不足的问题。以人体膳食均衡为研究视角,研究我国果蔬消费趋势和结构优化问题,结果表明:按照当前的消费趋势发展,我国居民营养摄入不足与过剩同在的问题依然无法得到解决;我国政府在制定水果和蔬菜战略布局的决策中,应综合考虑人体的膳食营养均衡和未来市场营养需求,以实现我国果蔬产业布局优化;消费者在进行水果和蔬菜消费购买行为时,应在营养膳食均衡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消费。  相似文献   
75.
非理性消费已经成为零售企业利润的重要来源,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认为顾客非理性消费行为是受到内在的、最本质的特殊顾客需要驱使而产生的不合理行为,揭示了驱动顾客非理性消费行为的顾客需要,并探讨了情绪状态因素调节顾客需要与顾客非理性消费行为关系的作用机理。基于416份问卷的调查结果,社交需要、释压需要和求廉需要是驱使顾客产生非理性消费行为的主要内在动因,情绪对特殊的顾客需要具有不同的调节作用。旨在丰富顾客非理性消费行为的知识,为商家实施目标营销、新服务开发提供重要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6.
运用我国1983—2012年的数据,通过实证分析考察了可支配收入、教育水平、金融发展和政府文化事业支出对我国居民文化消费的影响。长期均衡分析结果表明,教育水平和金融发展对我国居民文化消费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教育水平提高1%,居民文化消费增加0.454%;金融机构信贷提高1%,居民文化消费增加0.363%;可支配收入和政府文化事业支出对居民文化消费的影响不显著。脉冲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可支配收入冲击对居民文化消费的影响在短期由正向转为负向,教育水平冲击和金融发展冲击对居民文化消费短期具有正向影响,政府文化事业支出冲击对居民文化消费短期具有负面影响。根据实证分析的结论,文章提出了扩大我国居民文化消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7.
This paper examines some central themes about change in consumption behaviour through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practice of eating. It analyses patterns of food consumption in the UK using time diary data from 1975 and 2000. The practice of eating is decomposed into four component activities which are used to explore systematically the inter-relationships between social processes - such as commodification and temporal fragmentation - and ways of providing and consuming food. It charts the expansion of eating out, the degree to which it substitutes for other eating activities, and the implications of its development for social relations and the temporal organization of daily life. Analysis reveals that food consumption continues to be differentiated along established lines of social division, although the content of those divisions has changed and varies across components of the practice. Increasing commodification of the food chain is documented, but without appearing to have a corrosive impact on household organization or social relationships. While tendencies indicative of temporal fragmentation are revealed, counter-tendencies exist which suggest that the practice of eating is resilient to many forms of external pressure. Finally, the application of a practice-based analytical approach permits critical evaluation of theories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相似文献   
78.
居民自有住房服务价值应纳入GDP核算,但各国对自有住房服务虚拟租金的估算方法存在差异,当前主要的核算方法为市场租金法和使用成本法。采用使用成本法对中国居民自有住房虚拟租金重新估算,发现2004—2012年间居民自有住房虚拟租金年均达3.2万亿元,最近三年年均达到4万亿。中国统计部门基于建筑成本估算的虚拟租金大大低估了居民居住支出,2004—2012年间年均低估达2.3万亿元,近三年年均低估达3万亿元。调整后的居住消费占GDP比重达到11%~14%,高于官方6%的统计数据,仅自有住房虚拟租金的重新调整就提高了4%~5%的居民消费率,随着居民收入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居住消费支出还将增长。  相似文献   
79.
Using the understudied genre of food reform movements for illustration, we advocate greater attention to recurrent social movements. Analysis of these movements calls for combining three levels of historical analysis. One links the incidence and character of mobilization to long-term, large-scale historical changes; the second shows how periods of activism are also animated and shaped by specific historical contexts; and the third tracks legacies from earlier to later periods, thus both tracing additional causal influences and connecting separate cases into coherent sequences. The social movements literature includes excellent examples of each type of historical account. Combining types is much less common. Doing so, we contend, offers methodological advantages for scholars comparing and sequencing mobilization around similar problems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We develop the argument from three eras of food protest: Grahamites in the 1830s and early 1840s, dietary reformers and food safety campaigners of the late nineteenth and early twentieth centuries, and organic advocates who gained popular support beginning in the late 1960s.  相似文献   
80.
利用2009、2010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分析了医疗保险对不同地区、不同收入层级的农村居民家庭医疗消费支出和非医疗消费支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医疗保险对农村居民家庭的医疗类消费不存在显著影响,对非医疗类消费支出则存在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分地区来看,医疗保险对东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医疗类消费的影响差异显著,对东中部地区农村居民家庭非医疗类消费支出的影响同样差异显著;分收入层级来看,医疗保险对家庭医疗类消费的影响在不同收入层级的农村居民家庭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对非医疗类消费支出的影响在不同收入层级之间差异显著。此外,商业医疗保险作为医疗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农村消费起到带动作用。最后,本文从加大政府补贴和完善保障机制两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期有效降低农村居民家庭超常的预防性储蓄,促进农村居民家庭消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