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2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5篇
管理学   114篇
民族学   21篇
人口学   19篇
丛书文集   44篇
理论方法论   33篇
综合类   513篇
社会学   34篇
统计学   4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21.
Using an integrated qualitative approach an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ith 32 second-generation Turkish parents in Germany,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parental concerns formed by assessing the value of children, which, in turn, influence return migration intentions. This study proposes that parents develop three main concerns in an attempt to maximize the value of their children: (1) socioeconomic, (2) assimilation, and (3) marriage concerns. Return migration intention itself turns into a parental investment by designating the home country as the final destination where these concerns can be resolved, and thus their children may reach their full potential for themselves and their families.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in the context of migrant families, the value of children can be a potential predictor of return migration since it is subject to changes during the life course in response to the cultural, social, and economic contexts of the host and home countries.  相似文献   
822.
农业绿色化转型与务农劳动力的人力资本紧密关联。回流农民工形成的人力资本补偿,对于推动农业绿色生产和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2017年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RHPS)实证分析了农民工回流对农户绿色化经营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民工回流显著降低了农户的化肥施用强度,且在多种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农民工回流通过机械化施肥和农地规模扩大两条路径实现化肥的减量施用;异质性分析表明,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回流农民工对农业绿色化经营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受初中及以上教育程度的回流农民工能显著降低化肥的施用;农民工回流与化肥施用之间的关系还受农作物种植类型的影响,农民工回流对经济作物种植户的化肥减量效应更加明显。由此认为,为推动中国式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的绿色化转型,应重视异质性人力资本回流农民工的自我演化和自我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823.
乡村全面振兴,关键在人才振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城乡之间资本、人力、技术等要素资源的流动不断加剧,为乡村发展提供新契机。回归乡贤作为逆城镇化中的重要力量,具备城市与乡村双重社会经历,是城乡社会有机循环目标实现的重要纽带。其不仅为农村发展带来人口红利,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会重整农村社会劳力外流后的空心结构、调节"城市中心-乡村边缘"的非对称关系格局,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目标的实现。文章选取典型案例,运用田野调查方法,从乡村振兴现实出发,按照"逆城镇化→乡贤回归→乡村振兴"的逻辑理路,构建逆城镇化、乡贤回归与乡村振兴内在关联的理论分析框架,回答了逆城镇化如何与乡村振兴有机联系起来、乡贤回归如何影响乡村振兴、乡贤回归在乡村振兴中作用效应的问题。根据对乡村振兴样态的具体考察,系统说明浙江省X村由城回乡的新乡贤H所带来的要素融合与城乡关系重塑、思维转换与村落价值激活、秩序回归与治理有效实现综合效应。从发展基础、循环条件、作用手段出发,分析乡贤回归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机理,进一步得出逆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振兴目标实现的内在逻辑。其中,回归乡贤的资本富集优势、现代理念凸显构成行动资源的供给基础,社会联结紧密、德治效应明显是乡土逻辑助力的集中体现,创新治理技术、公共理性建构是对乡村伦理基础的再建。可见,城乡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回归乡贤对农村社会的建构力不可忽视,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实践先导。本文认为,城乡必须是双向流通的,城乡关系必须是对等的,城乡融合体制机制必须是具备现实可行性的。现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要抓住城乡融合发展的历史新机遇,构建行之有效的城乡融合体系。乡贤回归这一重要形式,有力回答了逆城镇化与城乡融合发展一致性的疑问,也为探索城乡融合发展形式、乡村有效治理基础以及完善乡村振兴制度框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24.
刘秀兰 《民族学刊》2017,8(6):9-15, 98-99
西部地区工业企业为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是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西部地区不同性质的工业企业发展存在一系列问题,从财务角度看主要包括:企业单位数量少,资产总额低,负债比例过高,盈利能力比较低,债务风险比较大,产业结构层次还比较低,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压力大。针对上述问题,西部工业企业应抓住供给侧改革下的企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机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开发资源性产业,加快利用技术创新改造传统企业的步伐,降低企业发展的债务风险,提升企业盈利能力,提高非国有企业在西部地区工业企业中的比重。  相似文献   
825.
通过建立瓦斯爆炸流场的数学模型,运用TVD(total variation diminishing)格式的有限差分方法,模拟了瓦斯爆炸冲击波峰值超压沿井巷的衰减规律,着重反映了冲击波二次反冲过程,其结果对于实际防爆工程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