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2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16篇
社会学   7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防范非法干扰行为是民用航空安保工作的核心。然而,由于中国国内对此类行为的观点不同,导致相关民航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存在不同的界定,这也直接影响了实际工作的开展。《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17》的最新修订将行为的危害对象明确规定为"民用航空安全"并对行为种类采取了开放式的规定。因此,当前应当以《附件17》第9版为基础,正确认识非法干扰行为的本质及特征,修改相关规章与规范性文件,减少国内规定与国际文件的差异。  相似文献   
62.
教师课堂评价言语行为基本模式及语用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评价言语行为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行为即时实施评价的一种言语行为,包括评价对象、评价标准、评价性质和量级、语言形式等因素,具有致歉、夸赞、表扬、认同、建议、指瑕、批评等七种基本模式,不同类型的模式所采用的语用策略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63.
以苏通大桥为背景,调研各国规范对斜拉桥温度作用的相关规定,进而研究超大跨径钢斜拉桥的温度静力响应。研究将斜拉桥的温度作用分为体系温差、索梁(塔)温差、主梁温度梯度、主塔温度梯度四个方面分别讨论,利用考虑几何非线性影响的有限元软件ANSYS计算分析斜拉桥的温度效应及各构件对温度的敏感性。分析结果可以为今后同类桥梁的设计或计算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64.
通过C.K.Ogden和I.A.Richards的语义三角图形四种符号关系的模式变体,解释词义、句子语义,可以使符号关系理论更为具体、明确。另外,从言语行为理论视角出发,把语用主体———“人”的因素引入语义三角图形中,使符号学理论与哲学思想相结合,阐述当今复杂的语言学现象,论证其合理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65.
虚假邀请言语行为是虚假言语行为的一种。在邀请言语行为中,有时尽管说话人向受话人发出了邀请,但并不真的希望受话人接受邀请。这种非诚挚的邀请言语行为是虚假邀请言语行为。这种邀请是出于礼节等方面的需要而实施的言语行为。虚假邀请言语行为具有虚假性、共识性、矛盾性和非公开性,不具备实施诚挚邀请言语行为的条件。非诚挚邀请言语行为的实施主要是体现人际功能,以满足社交中礼节性、应酬性、礼貌性的需要。  相似文献   
66.
学术文章首先要对前人的研究和观点提出质疑和批评,说明其中的不足之处,而否定信息的表达本身意味着对作者的面子威胁。由于受到不同母语文化、学术传统、学者个人话语风格影响,人们往往对否定和面子威胁行为的关系有不同的理解。本文主要探讨国际水平的英语学术文章中否定信息表达方法和面子修复策略的使用,以便提高中国学者在这一特定语域的语用礼貌意识。  相似文献   
67.
高等教育具有较强的外部性、排他性和竞争性,这种准公共产品的性质使得高等教育可以通过市场竞争方式提供服务。我国高等教育机构在当前的市场竞争中已经出现名称混同、虚假招生宣传、贿赂、诋毁竞争对手办学声誉及不正当的人才引进等种种不正当竞争行为。目前规制这类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制度严重缺失,而且现有的规制立法层次较低。鉴于我国立法的现状,可突出《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基本法地位,以行为定主体,将高等教育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纳入该法规制范围,这样既有利于全面涵盖各类高等教育中不正当竞争行为,满足法律规制的普适性要求,又有利于提升调整该类行为的立法层次,满足规制法律的权威性要求。  相似文献   
68.
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交际环境中,交际者的性格、情感、信念、意图等心理因素会促使人们选择合适的言语行为策略,即使该策略违背言语行为的某项合适条件,只要选择得当,都能传递足够的信息,从而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实现具体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69.
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社会不同群体在语用选择上存在差异。不同因素对语用选择的影响也不同:性别在语用选择上形成的差异最小,工作性质在语用选择上形成的差异最大,受教育程度对语用的选择也形成一定的差异。对这些差异的分析和研究,将为创建不同群体的和谐交际范式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0.
言语行为视阈中关联理论对认知转喻学说的补偿性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潘萨和索恩博格创建的认知转喻学说提出,转喻是阐释各类言语行为的强大认知工具,转喻原则为话语者快速准确地找寻到符合意图的选项提供了一个自然而合理的解释方案。存在于言语行为中众多的"部分—整体"关系具有非均衡性,其中相对核心的元素更有可能替代言语行为整体而构成转喻关系。但认知转喻学说并没有深入讨论为何话语者会在许多情形中舍弃核心元素而选取边缘元素以替代整体图景。最近颇受瞩目的以认知心理学理论成果为突破口的关联理论能够在此方面予以适切的补偿性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