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35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205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5 毫秒
101.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冷战体系的崩溃瓦解和东亚的崛起,面对发生重大变化的国际形势,东亚各国的学者开始重新审视本国以及本区域的历史。其中,韩国历史学研究者白永瑞积极倡导重构东亚历史,并提出“作为知性实验的东亚”的概念,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反响,成为亚洲学界有关东亚论述的代表人物之一,对亚洲本土东亚史研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2.
"盛唐气象"与盛唐诗坛的两大诗派和两大诗人密切相关,是盛唐诗歌的主旋律。"盛唐气象"在李白的诗歌中,是以名士气象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在杜甫的诗歌中,则是以儒生气象的形式表现的。同时,"盛唐气象"还表现为山水田园诗中的隐士气象和边塞诗中的英雄气象。  相似文献   
103.
田野调查是民族学的安身立命之本。对清水江流域人工营林业的田野调查实践表明,以“乡村日志与学者跟踪”方法为获取资料基础的“文化持有者内部的眼界”,建立起调查者与被调查者之间的“互动实验室”,在田野这一“互动实验室”里去理解和认识被研究者,在互动中去了知对方的文化事实,是跟踪特殊而复杂的研究环境与研究对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4.
卢晓辉 《阅江学刊》2011,3(6):131-135
吕洞宾神仙传说发轫于宋代初期,并得以广泛流传。究其原因有二:一是下层民众中普遍的神仙信仰;二是宋代士大夫中对于神仙的宽容态度。宋代士大夫的神仙信仰,为吕洞宾传说的流传起一推波助澜作用。  相似文献   
105.
赵凯 《河北学刊》2007,27(5):79-82
王子今对汉代民间知识人的参政机会进行了解析,他认为,"处士"虽然是在野的民间知识人,但在汉朝他们却有着众多的参与政事的机会,并有很多"处士"通过这些机会成功转型为"议士"。邬文玲对赦令与汉代政治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她认为,汉朝皇帝颁布赦令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为了平衡各方力量,缓解紧张性,使政治生活迅速回复到正常的运作轨道上;二是为了调节朝廷中大臣之间的权力之争,以谋求制衡之功效。赵凯认为,汉代通过辟谣来消减舆论压力的方式主要有:公布事实真相、提供反面证据来澄清事实、以实际行动代替言语解释、回避或隐瞒事实真相甚至不惜欺骗,等等。党超认为,"齐整风俗"是汉代对社会文化进行软控制的重要方式:议论时政时,对风俗的议论、批评和引导成为其重要内容;日常行政中,则通过观风纳谣和政治教化来实现对风俗的齐整与美化,以求化民成俗。  相似文献   
106.
邬文玲 《河北学刊》2007,27(5):76-79
王子今对汉代民间知识人的参政机会进行了解析,他认为,"处士"虽然是在野的民间知识人,但在汉朝他们却有着众多的参与政事的机会,并有很多"处士"通过这些机会成功转型为"议士"。邬文玲对赦令与汉代政治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她认为,汉朝皇帝颁布赦令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为了平衡各方力量,缓解紧张性,使政治生活迅速回复到正常的运作轨道上;二是为了调节朝廷中大臣之间的权力之争,以谋求制衡之功效。赵凯认为,汉代通过辟谣来消减舆论压力的方式主要有:公布事实真相、提供反面证据来澄清事实、以实际行动代替言语解释、回避或隐瞒事实真相甚至不惜欺骗,等等。党超认为,"齐整风俗"是汉代对社会文化进行软控制的重要方式:议论时政时,对风俗的议论、批评和引导成为其重要内容;日常行政中,则通过观风纳谣和政治教化来实现对风俗的齐整与美化,以求化民成俗。  相似文献   
107.
从避免以貌取人,发展到避讳美貌,这是儒家传统人学的一个实在倾向,《韩诗外传》关于"美士"的相关论述,说明这个实在的倾向不是一开始就有的,相反,七十子时代对于人格美人体美之类问题的看法完全不同于后世刻板寡欲的面貌,显得十分生动鲜活。能以一种文化全局性高度和概括总结的眼光来看人的体貌,《外传》论美士应是首发。如果坚持说魏晋时代文人的自我觉醒是个标志,则汉初的体貌人学尚属初识。《外传》看体貌的理论也代表了中国古代一直坚持的特点,宏观与微观结合,内容与形式结合,相术与艺术形象描写的最显著区别,是相术先进入微观领域,后来专业的研究不亚于近代西方的人体测量,而文学描写总是放不下精神整体的观照。  相似文献   
108.
明清时代随着新经济成分的出现,儒学出现了新的转向,商人社会地位逐渐提高,士商互动现象十分明显,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反映了这一现实。但是,由于蒲松龄处于新旧儒学的接榫时代,不可能摆脱延续两千余年旧儒学思想对他的控制。《黄英》中士与商的升降分合深刻地折射了作者的这一创作心理。  相似文献   
109.
贬谪黄州的苏轼虽身处多重困境 ,但自强不息。自筑雪堂以安居 ,亲耕东坡自其力 ,融入自然慰孤心 ,走向民众与民乐。在词采斐然、大气包举的同时以绝异同类的东坡哲学砥砺情操 ,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和真实。不仅超越了自我 ,而且超越了士人 ,从而实现了自身人格的超越。  相似文献   
110.
胡仁·乌力格尔在东部蒙古地区产生并广泛传唱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但是 ,学者们对它的研究只有 80年的历史。最早着手研究胡仁·乌力格尔的是国外学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蒙古国的学者们 ,前苏联、德国、匈牙利、英国、日本国学者也很注重胡仁·乌力格尔研究 ,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