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7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31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19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414篇
理论方法论   47篇
综合类   2111篇
社会学   24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66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184篇
  2008年   177篇
  2007年   202篇
  2006年   215篇
  2005年   205篇
  2004年   190篇
  2003年   192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5 毫秒
101.
美与审美的评价论和语用学阐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美是什么?审美是什么活动?迄今为止,众说纷纭.事实上,作为一种公共经验,"美在主观上表现为情感"与"审美是以情感体验的方式进行的评价活动",应是以科学的方法从事实美学研究的两块坚固的基石.美的本质有三个层面:其一,在存在层面上,美是价值.确切地说,美的客观基础或所对应的客观存在是价值.其二,在意识层面上,美是情感也即情性的价值意识.作为倾向性神经兴奋体验的情感是美本身的存在方式即美的本体.其三,在符号层面上,"美"是指称起评价作用(因而对象化了)的情感的语言符号.而审美则是以情感的对象化方式进行的评价活动,简而言之:审美是情性评价活动.  相似文献   
102.
建国50年来,中国政治话语体系经历了从革命话语体系向建设话语体系的转变.本文分析了这两套政治话语体系的建构过程,并对其特征进行了探讨.本文认为,革命话语是毛泽东时代的政治交流方式,这套话语体系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保证社会、个人与国家权力话语的高度一致,以适应国家在经济上的高度集权管理和在思想文化上的严格控制.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政治话语是围绕"建设"或"现代化"而建构起来的,它包括"国家建设"、"经济建设"、"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四个语义场.  相似文献   
103.
以德治校的内涵应从微观的德育教学和宏观的育人方略两个层面进行阐述.以德治校不是"以红代专"、"以德代法".施行以德治校有利于党的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策略的有效推进、以德治国战略思想的有力实施.以德治校的途径和措施应在办学方针、校园文化、德育教学、德育研究、队伍建设诸方面全方位、多渠道、深层次地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04.
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资本"内涵的阐述,特别是马克思关于"资本"内涵的全面分析,说明"资本"是一个具有多层次内涵的概念.全面理解和认识这些丰富的内涵,对于纠正一些片面的认识、努力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都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5.
论"有限政府"的"有限"内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不断深入,"有限政府"这一行政价值取向已为人们所认同.文章从政府作为主客体两方面对"有限"内涵给予论述.  相似文献   
106.
<边城>在爱与美的氛围中交织着浓厚的死亡意识,二者的张力关系深化了小说的悲剧内涵.这是一个爱与失去的永恒悲剧,从中折射出沈从文对人类在爱与失去中无尽循环的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107.
在“S +V +R +O”句式中 ,由于述语中心动词V价的不同、宾语的不同 ,补语R语义指向的不同 ,主语S、述语V、补语R、宾语O构成一个复杂的语义网络。弄清楚其中的语义网络 ,就可以着手建立“S +V +R +O”双核谓词格框架了。建立双核谓词格框架 ,可以促进对句子的理解 ,促进现代汉语格系统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8.
周梅 《宿州学院学报》2002,17(4):117-119
本文介绍了三个平面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评述了该语法理论存在的价值,提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9.
叶南 《唐都学刊》2003,19(3):70-73
义素是词义的语义成分,义素分析是在相关词义之间进行的词义结构分解,以显示相关词义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词是造句单位,词义的语义成分制约着句法成分的语义特征和语义分布。对于句法结构相同句法意义相近的同义句式,义素分析能准确地揭示它们之间深层的语义结构和语用结构差别。"V+着"和"V+到"是一组句法结构和句法意义都相同的句子,用义素分析的方法可以准确地揭示两者的语义和语用差别。  相似文献   
110.
汉语的词语搭配和义征的提取辨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语义分析的难点和关键是义征的提取 ,而通常对此叙述过于简略 ,更少有义征提取程序和技巧的探讨。本文就客方所提四对近义词的搭配对象问题 ,运用“五步骤”分析法讨论近义复合词之间的义征异同。通过微观研究探讨提取义征的程序和技能 ,以推动语义语法学研究的进展。并进一步提出 :1 .作为解释自然语言的元语言 ,义征的一些术语在自然语言中并不使用 ,但义征定名力求基于系统性通筹考虑。 2 .词语之间能否搭配 ,取决于双方是否存在耦合性义征或语义兼容性。 3 .词语之间的语义搭配 ,受制于认识事理性、情境模型性、社群习用性和个人超常性四条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