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7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4篇
丛书文集   139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1047篇
社会学   12篇
统计学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对汉语“过”的基本语义结构进行形象的图示 ,对其基本引申用法做出统一的解释 ,并着重阐明、辨析表完结的体助词“过1 ”和表经历的体助词“过2 ”的意义和用法 ,指出对二者进行区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2.
图书馆知识信息的表示及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知识表示研究的深入 ,出现了多种知识表示方式 ,常见的几种知识表示方式为产生式表示法、语义网络表示法以及面向对象表示法等。本文利用这几种知识表示法充分表达了复合图书馆的知识信息  相似文献   
103.
《马氏文通》中关于句子语义结构的大量阐述,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该书语法体系的特点。文章通过对相关材料的梳理,试图从语义成分、语义关系、语义结构类型,以及语义结构与句法形式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对相关材料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文章认为,《文通》注重语义结构分析,一方面是该书实用性目的的体现,另一方面是汉语语法自身特点所使然。《文通》所反映出的“句法一语义”两个结构层面观以及该书对汉语“语义语法”的开创性研究,对后世的汉语语法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4.
本文探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5.
文章利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对日语“ま”类常用动词进行认知分析,探析“ま”类常用动词的类属划分以及家族相似性的组织性和规律性。并且以人们的客观世界经验和认知事物的规律为基础,阐释“ま”类常用动词共同模糊语义的产生、发展与习得的内在机制,从而建立一个解释“ま”类常用动词以家族相似性为特征的语义网络。  相似文献   
106.
文章从几个典型的视觉动词入手,通过其特殊的语用行为考察动词语义结构中的动态成分,指出这些成分不仅本身具有动态特性,而且由于特定的语用因素如话语目的的改变,说话人的认知活动赋予动词新的语义成分或取消原有的语用限制,从而使看似不合法的语句合理化。因此,在考察动词语义时,一定要运用动态语义学的视点。  相似文献   
107.
汉语外来词的名与实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汉语外来词的各种指称进行了综合考察,并对汉语外来词的内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以往汉语 外来词观存在的一些不足,对汉语外来词的性质、范围及确定标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8.
自然语言逻辑中的预设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预设是自然语言逻辑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弗雷格、罗素和斯特劳森最早对预设问题作了研究,从此引起了人们对预设问题的浓厚兴趣。预设可以有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的区分,它们有各自的应用情形。逻辑学家和语言学家应对预设问题给予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9.
科学语言的语义分析是一个有价值的科研课题 ,也是科学技术哲学与语义学的交叉领域。自然科学语言作为一种只有四百余年历史的新语言 ,具有变化快、逻辑性强、人工雕琢痕迹明显等基本特征。如概念的形式、理论体系的建立都不同和超越于日常生活语言的系统和功能 ,这使科学理论以严密的逻辑体系而出现 ,从而具有解释功能和预见功能。  相似文献   
110.
甲骨文感知心理动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骨文感知心理动词指甲骨文中与人的感觉、知觉、言语、心理等相关联的词语,分为认知和情感两类,共有25个。在句法功能方面,它们主要作谓语,作其他成分的极少;所带宾语绝大多数是对象宾语,受事宾语很少;大多可以带副词作状语;补语一般是“于”字结构,其位置比较自由,可以在动词前,也可以位于动词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