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7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4篇
丛书文集   139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1047篇
社会学   12篇
统计学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语言总是反映社会的。本文在特征标记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从英语单词的形和义两个方面探讨了英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并指出只有女性真正有了自己的权力才能消除语言中的性别歧视,才能达到真正的男女平等。  相似文献   
82.
体用类型是指由名词引申出动词或形容词,这是汉语词义引申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过去未能揭示出这种类型,是它被概括在其它类型之中。它的提出,得到当代语言哲学的研究成果与传统词义研究理论的启发。汉语词义引申中的体用类型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体用范畴既相联系又相区别。流行的"词类活用"说其"本用"与"活用"的关系很大部分都是建立在"体""用"的联系上。近20多年来,围绕汉语词义演变所作的理论研究,有一些是对词的非理性意义的关注,它们与汉语词义引申的理论不处在同一个平面。  相似文献   
83.
84.
理据是确定词的音义关系的依据。明清俗语辞书中关于词的理据研究的内容较多,值得学界重视。明清俗语辞书中的理据研究的特点是关注词的社会性、注重分析复合词的理据、批评流俗词源;其研究分别是从字义、语音、同源词与事物属性等不同角度进行的;其不足是存在一些缺失与存疑的情况。  相似文献   
85.
标记理论在语言分析的各个层面上均有独特的功效,在语义层面上也不例外.在讨论标记理论的基础上,着重对层级反义词的语义标记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旨在进一步揭示该词类的语义特征,深化人们对它们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86.
“语义特征”的定义和理据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税昌锡 《云梦学刊》2006,27(5):125-128
语义特征是语言单位相互联系或相互区别的语义要素,是语言结构概念化的结果并受交际活动中信息传递方式的影响.语义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语言单位相互组合的可能性以及组合的方式.语义特征的理据来自认知和功能两个方面.一个恰当的组合应该是既要在认知上具有理据性,又要在功能上具有得体性,二者相互约束,共同完成交流信息的任务.  相似文献   
87.
刘向信 《文史哲》2006,6(3):75-80
“立人”是中国现代人本主义美育思想家共同重视的核心问题,这是由中国现代历史的内在发展要求和审美活动的基本规律所决定的。“立人”呼唤具有新质的现代人格的出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性因素,而在中国特殊的现实语境中,又普遍存在着“情感教育”的不足,导致“人的素质”的欠缺,因此从“立人”的现实要求出发,在美学活动的规律制约下,重视“人”的美育教育及其情感教育就成为极其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88.
~~甲骨文祭祀动词句法语义研究@贾燕子$漳州师范学院中文系!福建漳州363000~~~~[1]邵敬敏汉语语法的立体研究[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相似文献   
89.
变易是翻译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由于两种语言系统的差异,译者不得不作语言层面上的变易。语言上的变易有可能对译本的其他三个层面,即语义、风格及语用含义造成影响,这四个层面的变易现象常常会同时体现在一个词或句子上。通过英汉译本中的实例,分析后三个层面上的翻译变易,即语义变易、风格变易和语用变易,指出译者的翻译策略及相应的变易受文化的宏观影响。  相似文献   
90.
汉语里的歧义现象种类繁多,常常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影响正确的表达,并引起误会。本文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歧义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消除歧义的方法,全面深入地了解歧义现象,并且能够进行分化,将有助于我们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对提高语言的表达及写作能力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