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36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71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31.
证据制度中当事人的证据责任理论,长期以来一直是民事诉讼法和证据法研究的核心问题,我国法学理论界对此也展开热烈的讨论、研究,但却出现理论表述上用词交叉混乱,语符与语义互相交叉等现象,使研究不能深入。因此,尽快倡导理论界科学规范术语用词,才能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32.
论句子语义中的命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命题的角度对句子的语义组织进行探讨,分析了命题在语言学中的理解及其与句子的关系。认为命题是与句子的事态有关的语义,但也并不能完全摆脱句子的模态语义。文章重点阐述了对命题结构的两种不同理解和三种分类。  相似文献   
33.
“侔”是中国古代墨家在论辩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种论说方式 ,含有丰富的语义学思想。从墨家对“侔”的定义(“是而然”)可以看出其对语言意义的阐述。由于自然语言是意义丰富的语言 ,墨家又从“是而不然”、“不是而然”、“一周而一不周”、“一是而一非”等多种角度研究“辞”与“辞”的语义关系。“侔”的语义学思想产生与中国古代汉语的特征有密切关系。古汉语重语义轻形式的特征使墨家在研究”侔”时不得不把精力放在语言意义的分析上  相似文献   
34.
The classical understanding of team leadership is extremely difficult to sustain in times when complexity and dynamics have risen to such high levels that very few individuals can assimilate them. The success of team leadership requires the ``participation of those already implicated'' in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solution – and therefore in the leadership process. How can this be achieved practically? It requires a leadership approach that allows each relevant perspective to be included, in a practical way,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common position, which can then be implemented collectively. Co-creative leadership creates this possibility – a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approach that allows an organisation as a whole to adapt to its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35.
本文探讨了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呈现出转向语义趋势的种种原因,认为它既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和应用发展的需要,又受到了国外语言学理论和汉语语法特点的影响和引导。  相似文献   
36.
汉、英两种语言中对应动物词语的国俗语义的差异有下列几种类型:国俗语义基本相同;国俗语义部分相同;国俗语义不同或截然相反;国俗语义只在一种语言中存在。分析汉英动物词语国俗语义的异同,对跨文化交际和语言理解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7.
凉山彝语类别量词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凉山彝语(北部方言什乍话)的类别量词很丰富。量词主要来源于名词、动词和描摹词(有人将其归为形容词);抽象的量词由具体的量词引申而来。凉山彝语量词有自己独特的一套语义分类标准,名词所指事物都有不同的属性,从量词归类时所依据的属性可以看到该语言所侧重的事物属性。除了这些最显著的语义特点外,量词还有一些变调特点和句法特点。拷贝型量词也是凉山彝语类别量词的一个重要类型,正如其他的藏缅语族语言一样,它是量词发展的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38.
论符号学三分法对语言哲学和语言逻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形学、语义学和语用学原本是符号学的分类法,由于符号学是比语言学、逻辑学和哲学更基本的学科平台,符号学的三分法对20世纪西方语言学、逻辑学和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本文详细分析符号学三分法对语言哲学和语言逻辑的影响,并特别阐明语用学转向对理论语言学、语言哲学和语言逻辑的意义。  相似文献   
39.
塔斯基关于真理和逻辑后承的里程碑式的著作是对现代语义学研究的最重要的贡献。塔斯基用满足和归纳的方式给出的真理的递归定义,建立在语义模型、逻辑真和逻辑后承基础上的循序渐进的逻辑句法定义构成了当代语义学理论的核心部分。诸如模型论语义学、可能世界语义学、戴维森的意义理论、蒙太格的内涵语义学,甚至作为生成语法的分支的逻辑形式(LF)等无一不体现或者渗透着塔斯基原理。  相似文献   
40.
作为附加语的介词结构自《马氏文通》以来,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介词结构在现代汉语中虽呈现出一定的漂移,但并不是任意的。研究发现,如果介词结构后面修饰的是并列的几个分句时,介词结构只能位于句首,不能处在主谓之间;如果介引对象为一个小句或者带有关系从句的名词性成分,介词结构也通常位于句首;介词结构与其核心动词一起构成动词短语,当整个动词短语受某些副词修饰时,介词结构只能位于主谓之间;当介词结构受能愿动词修饰时,介词结构也不能外移至句首;当句子中谓语动词为光杆动词时,介词结构一般放在主谓之间。在语义方面,受事主语句中的漂移介词结构通常要放在句首;谓词性结构充当句子主语时,介词结构也不能位于主谓之间;主语与介引成分有“整体部分”语义关系时,介词结构也只能位于句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