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3篇
社会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中国的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古代的服饰制度深深地蕴籍着封建文化特征。随着时间的推移,服饰的等级制度被逐渐强化,服饰的社会功能超越了原始实用功能,为等级功能所淹没,历代相承愈演愈烈。汉代服饰制度已初具规模,从汉代官员的衣裳、冠戴、绶、玉、印等来演示其等级标志,通过比较其中出现的异常变化,阐释被不断强化的服饰等级制度,解析被历代传承沿用的服饰制度形式。  相似文献   
32.
白彝支系服饰是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研究彝族社会历史与经济文化的“活态史书”,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着白彝这一族群独特的文化心态与审美意识。研究其民族服饰,对保护和利用民族文化资源,进而开发民族商品与发展文化旅游,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3.
色彩在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每一种色彩都具有其特定的政治、思想、文化及历史意义。紫色这种色彩就具有多种象征意义,既代表高贵、吉祥,又代表哀伤。紫色的色彩特点在服装中也表现得恰到好处,充分体现出了它的多种寓意。  相似文献   
34.
《有狐》一诗,三叹其“忧”,深忧“之子”无衣。而“无衣”所指向的是战争、行役。《诗经》中写狐的诗歌,“狐”喻指征夫。故而《有狐》为征妇怀远之诗。而“征夫无衣,征妇送衣”这一母题一再被摹写。  相似文献   
35.
吴羽 《晋阳学刊》2009,(5):88-91
世俗人所穿的道服,无论从式样来看,还是从人文内涵来看,都是源于道士所穿的常服。晚唐五代逐渐渗入世俗服饰领域,北宋则成为世俗人士休闲时间和休闲空间普遍穿着的服装。这标志着道教对社会影响的进一步加深。同时,道服在被世俗人士接受的过程中,无论是样式,还是象征意义都发生了变异,世俗人士对道服的样式、象征意义又做了选择吸收,削弱了道服的宗教意义,赋予了道服非常世俗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36.
结合宝鸡市广元路渭河大桥吊杆的施工及控制经验,重点介绍了吊杆下料长度的调整,吊杆的安装、张拉控制以及张拉过程中拱圈的线形变化规律,可为今后同类桥梁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
儒道互补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培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立文认为,中华民族服饰文化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体现,它广泛吸收了本土和外来各民族服饰的特点,在大化流行、融突互补中不断化生新的服饰,使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在世界服饰文化中呈现出绚丽多彩的独特魅力,形成了唯变所适性、等级制度性、多样并蓄性、民族人文性等鲜明特征。其中,有的需要放弃,有的需要淡化,有的需要改革,有的需要继承,曩终目的则是为了创造新的服饰文化。宋志明认为,儒家和道家是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中并立的两大学说,儒家重道德、求进取、讲现实的特色,同道家尊自然、重生命、求自由的特色互相补充、互相配合,共同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础,共同培育了中华民族精神。向世陵认为,"人文精神"的概念十分宽泛,含摄了儒家思想的各个方面。对快乐的追求是儒家人文精神的一个重要特点.孔子的理想境界。既有目的层面的与天命流行合一的精神快乐,也有作为手段的人生抱负(包括政治抱负)的实现,而对精神自由和尽善尽芙境界的期盼,则成为从内在化方面推动人前进的动力。罗安宪认为,孔子思想的伟大之处在于为社会的长治久安提供了一种对策:只有将"礼"与"仁"结合起来。才能堆护社会正常的秩序;只有将"仁"与"艺"和"乐"结合起来,才能为个体精神家园确立一种安顿;只有社会秩序与个体精神的安顿得到比较好的解决,才能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孔子思想的这一种理论价值,时至今天仍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38.
本文选择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核心概念之一(天人合一的思想)加以论述,探讨人与自然的四种关系,根据《中国妇女》(英文月刊)中的中国少数民族服饰对外传播材料进行分析。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着的是自然的色彩,表的是中华民族的情愫,体现的是中国天人合一的文化精华。本文说明服饰对外传播不是停留在绚丽服饰的浅层次上,而是深深地植根于中国文化的肥沃土壤中,在对外交流中,其承载的中国文化的自然性与西方的神性可以交融互补。中国少数民族服饰对外传播对全球性对话和中国软实力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9.
新艺术运动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西方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一次具有相当影响力的艺术运动。服装设计艺术与其他的艺术门类一样,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由所处时代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而逐渐形成其独特的艺术特征。新艺术运动时期的欧洲女装更是如此,可以说,发生了堪称革命化的巨变,尤其是在其精彩的形式中蕴含了深厚的文化艺术内涵。  相似文献   
40.
通过对宋代历史文化背景的分析,概述了宋代服饰的特点。从具有代表性的宋代官服、文人服饰与宋明理学、儒家思想、禅宗、宋词、山水画等特定时期文化氛围之间的关系,阐明了服饰是重要的文化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