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33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2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41.
运用从抽象到具体的研究方法,首先考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般性条件,其次以科学发展观为例进行具体分析,探明这一理论是在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客观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以及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与时俱进和理论自觉的条件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42.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到了奠基者的作用。在中西方文化比较的视阈下对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进行理论梳理,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近代中国中西方文化之比较为其现实背景,学习和汲取西方先进文化为其思维起点,批判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为其思考核心,融合和创新中西方文化为其理论趋势。  相似文献   
4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对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问题的解决并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认识、理解和把握中国的实际或国情,而且也离不开对世界历史大局与大势的认识、理解和把握。只有前者没有后者,就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因而也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毛泽东终其一生,不仅注重了解中国,而且非常重视了解世界,具有强烈的世界历史意识和广阔的世界视野,在他处理和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系列历史事件和重大历史课题的过程中,这种意识和视野处处呈现在我们面前。正是因为具有了既对中国社会实际的了解又有深刻的世界历史意识,毛泽东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并有力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44.
中共八大前后,毛泽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做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在八大前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努力,充分表现出与时俱进的宝贵品格、解放思想的非凡勇气、开放包容的博大胸怀。这是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要素,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45.
近年来,西方学者以极大的热情研究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落地、发展和创新过程中所面对的哲学困境: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哲学悖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维度缺失的原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主客体间关系,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代性问题。基于对西方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思考进行梳理,同时对其偏颇之处进行了评析,以期对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提出新的维度。  相似文献   
4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发展存在阶段性,各个阶段的主题均是面对中国国情更好地进行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播经历了萌芽阶段、形成阶段、成熟阶段和发展阶段。在萌芽阶段,中国革命者就认识到了将其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重要性,并通过"理论"化和"实际"化的方式进行具体内容的思考和转化;革命胜利阶段使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有了实践的依托,从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本形成;邓小平理论不断地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规律来规划中国社会发展,并在探索世界发展格局的前提下,做出了时代性的中国发展前景规划;"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47.
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课题。回顾9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探索,经历了1919-1949年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1949-1978年的延伸与准备、1979年至今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三个发展时期。回顾这一曲折前进的历程,将有利于总结经验教训,为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提供一定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4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向度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化的角度考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并能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文化,关键要坚持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必须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是这种结合的表现形式;二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主要是理论的创新和形式的创新;三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大众化”,实现大众化必须抓好理论内容常识化、与公众实践相结合、走进日常话语、走进日常意义、接受超常识的整合等五个环节。  相似文献   
49.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释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核心在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哲学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全球传播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传统哲学实现民族性与时代性发展相统一的必然结果。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终目标,是要建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这将为后工业时代全球文明的进步和发展提供新的哲学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50.
文章考察了史世爽先世受牒的历史,认为唐代萨宝府下的祆正、祆祝,专为管理胡人信教而设,属中央王朝的职官体系。经历了安史之乱和会昌灭法后,祆祝的任免权已转归地方官,其祆教色彩渐淡。至宋代,祆祠更纳入中原王朝的祭礼,成为地道的汉人信仰。唐宋之际祆祠庙祝任免权的变化,正反映了这一外来宗教如何逐渐融入中土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