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33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2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法社会学存在“中国化”问题。作为高其才教授的一部法社会学著作,《法社会学》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中国社会的法律实践和理论问题。其关注到法社会学中国化的意义并对之进行了努力,体现了中国法社会学学者进行法社会学中国化研究的理论自觉。通过进一步研究就能够继续回答法社会学中国化这一问题:中国法社会学发展方向是法社会学中国化,法社会学中国化的主题是法社会学本土化。只有深化法社会学本土化研究,才能探索出中国自己的司法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62.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为了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夙愿,是每个中国人的最高理想,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它涵盖了现实与理想的统一,个人与集体的统一,局部与全局的统一。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与根本工作方针,是引领和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为共同的理想而奋斗的根本保证。面向2l世纪,党中央以群众路线团结与引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共同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坚持以批评与自我批-/~-的思想武器纯洁领导干部队伍,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体地位与“共同体”思想,突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自信、文化自信与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63.
毛泽东在总结历史经验中实现并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在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创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在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新中国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第二次结合”思想。毛泽东总结历史经验,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4.
中共“八大”前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上一个很重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思想文化建设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建设方面的第一个里程碑,它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展,发展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65.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并向全党提出了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在毛泽东著作和党的文献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有一个发展过程。在系统考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一度不使用这一命题的原因,并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实质,以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66.
心理学中国化研究议题是中国心理学未来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中国心理学早期在学习、模仿和跟随西方心理学研究过程中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但早期对西方心理学的过度借鉴,导致中国心理学逐渐失去对中国人民心理本真的研究,学术界在心理学中国化研究过程中出现学术分歧。通过西方和中国心理学发展脉络对比分析,对心理学中国化研究中的科学观、研究范式、研究内容、实证资料等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中国心理学研究者要在学术立场上形成统一认识,构建心理学本土化研究的学术传统:在科学观方面,心理学中国化应该以大科学观统摄小科学观,注重对心理规律实体性和心理规律精神性的研究,弱化方法中心论的倾向,强化问题中心论的立场;在研究范式方面,对待客观研究范式与主观研究范式应该采取“适度原则”,保持研究的科学性、有效性;合理性,从多维视角开展心理学中国化研究;在研究内容方面,以本土文化传统为根基,突破对自然科学模式或人文科学模式的依赖,改变过于强调外在形式的观念,注重对中国本土文化中的心理现象开展具有现实解释力和价值引导力的研究;在实证资料方面,在实证资料积累的基础上逐渐加强理论反思与坚守能力,使基于本土文化的心理学研究用来指导实践和服务学术发展。  相似文献   
67.
“实践存在论”是近年出现在美学、文艺学研究领域的一种本体观。这种本体观曲解和泛化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概念,并将其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相等同,由此组合成“实践存在论”。“实践存在论美学”建立在“实践本体论”或“主体性实践哲学”基础上,与西方“实践派”理论和国内“实践美学”有着内在关联,其本质在于以西方存在主义存在论取代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及其历史观。以此作为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的具体成果和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突破,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68.
毛泽东的创新精神及现实启迪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创新是毛泽东建构其思想理论的重要手段。毛泽东的创新精神,是在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不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已有结论,而根据中国实际,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的创新。其思维方式主要以“求真务实”为本,以独立思考和辩证思维为基本方式,以调查研究为实践基础。学习毛泽东的创新精神,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现实启迪: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天地;以创新的精神引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培育和发挥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6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条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从抽象到具体的研究方法,首先考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般性条件,其次以科学发展观为例进行具体分析,探明这一理论是在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客观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以及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与时俱进和理论自觉的条件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70.
朱光亚 《阴山学刊》2020,(2):107-112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在指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始终伴随着反教条主义与反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科学与民主内化于中国人思想血液的过程。然而,一种科学虚无主义的声音甚嚣尘上,他们打着复兴传统文化的旗号,反对科学、反对民主,其实质是反对马克思主义。今天,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复兴中,只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传统文化现代化结合在一起,我们才能真正解决古今中西的协调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