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1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17篇
管理学   86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31篇
人口学   35篇
丛书文集   266篇
理论方法论   65篇
综合类   1939篇
社会学   58篇
统计学   14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189篇
  2011年   187篇
  2010年   189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70篇
  2006年   188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研究孔子艺术哲学,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与考证,明确了孔子时代艺术形态的构成,对“必有可观”与“君子不为”之间的二律悖论分别进行了剖析。研究认为,孔子所论之艺,虽有大与小、一与多、本与末的区别,但从其“一以贯之”的兼通观立场看,艺之大小,全因执艺者能否通会天地人道而后定,道之大小的最后区分是守技而兼通,故“小艺”也能通“大道”;“小道”是古代艺术的同义词,其包括了古代艺术的不同门类,但孔子所观之道,不仅包括艺术,自然万物也被他纳入观德的对象,他强调道艺相辅,其“小道可观”被赋予了“游”的审美精神和“通”的人生境界,这就是孔子“必有可观”生存美学的精义所在;所谓“君子不为”,实则君子不专为、不一为、不偏为而已,其与道艺的大小本末和功用直接相关,其背后体现着治道者与为艺者的身份等级差别,艺之“不为”与“有为”的区别仅在于是偏工还是兼善;孔子将原本含有技术成分的“艺”提升到全新“道”的哲学层次,推衍为具有形而上色彩和普世价值的艺术理论,最终将这一表层矛盾的对立从义理和应用两方面加以会通和解。  相似文献   
992.
农民工进城后,其文化价值体系与留守农民的价值观发生了冲突,却又不能融入城市文化中,其文化价值体系的改造与再塑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在对农村传统文化价值体系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农民文化价值体系改造与构建的必要性,提出了通过民工社区文化建构农民现代文化价值体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993.
小城镇建设的生态化与可持续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推动江苏沿海开发的重要举措。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地调查了盐城市小城镇发展的现状,结合盐城市统计年鉴数据,提出了建设盐城市生态型小城镇的对策,并以盐城市为例对生态型小城镇建设过程中的机制创新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994.
小城镇建设对于江苏沿海地区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目前江苏沿海地区小城镇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江苏沿海地区小城镇建设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并提出相关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995.
陕西省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的农业大省,在农村的发展、农民的收入和农业的收成方面都还存在较大的瓶颈。基于因子分析,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机制,通过加大力度支持农村科教文卫事业,保证农业生产资料完善置备和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能进一步增加陕西省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从而使之成为真正的农业大省。  相似文献   
996.
中国小城镇的历史源远流长,军事、政治、经济都是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现行行政意义上的镇起源于宋朝,明清时期发展迅速,清末至建国前各政权推出的一系列法规促进了小城镇建制的规范发展。小城镇的全面发展始于新中国的成立,主要分为三个时期:即1949—1978年波动发展时期,小城镇建设处于摸索之中,发展滞缓;1979—1999年迅速恢复、发展时期,改革开放后,小城镇数量快速增长;2000年后小城镇质量全面提升时期,小城镇发展重点由重数量转向重质量。  相似文献   
997.
丹江口库区农户有机肥施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生产中有机肥的施用可以减轻农村面源污染对水体的影响,从而改善水库水质。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水库水质的有效控制和改善是该工程成功的前提。从库区6县(市)223户农民的调查数据观察,并运用Logit模型对影响农户有机肥施用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饲养猪或牛的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发生概率相对较高,农户农业收入比越高则有机肥施用行为发生概率越低;工业化和城市化使农户家庭自给自足的有机肥供给和需求模式被打破,有机肥施用行为的减少是农户有机肥供需模式向市场化过渡时期的阶段性结果。  相似文献   
998.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产品供应链体系管理的基础环节和重要保证。“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公司”模式已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中重要的组织形式。通过完全静态信息博弈分析和对农村的实证研究,证明该模式能够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产权效率,应成为博弈主体间的理性选择。但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存在现实困境,因此需要采取包括加大博弈主体认知程度、强化对博弈主体的监督和支持力度、建立以产权为基础的三方利益联结机制、建立以保障农民利益为基础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等措施来保障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99.
“三农”问题的形成与深化:历史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是我国“三农”问题形成的历史根源,改革开放后,“三农”问题进一步深化。文章利用比较经济史的分析方法,通过比较欧美原生工业化形态和我国改革前后的工业化过程,在分析了“三农”问题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研究了“三农”问题如何深化,造成难以解决的经济机制,其中特别强调了商业部门在不同工业化形态中所起的不同作用。最后,提出农村资本和劳动两种生产要素的单向双边流动是我国“三农”问题不容易解决的经济根源,单纯靠市场机制是无法打破这种循环的,即使要政府来做也是异常的艰难。  相似文献   
1000.
本次金融危机爆发的力度大,时间长,破坏范围广,我国作为世界上的重要经济体也无可避免地受到经济危机的重大冲击,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再次被激化。本文分析了金融危机背景下地下钱庄的疏导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